&ep;&ep;那个小男孩儿,竟然是勉哥吗?
&ep;&ep;那日在吴家看见的旧画浮现在脑海里,那稚嫩的笔触所画,依稀是小月牙儿的模样。
&ep;&ep;月牙儿一时欣喜于这段前缘,一时又有些低落。
&ep;&ep;所以,吴勉是因为记得幼时的小月牙儿,才待她如此与众不同的吗?
&ep;&ep;可是……她望着镜中的自己,有些茫然。
&ep;&ep;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小月牙儿,并不是自己。
&ep;&ep;和徐婆道别后,她行过小桥,沿着幽长小巷一直向前。
&ep;&ep;走到巷落间的岔路口,月牙儿驻足,往吴家的方向望一望。
&ep;&ep;她独自站了一会儿,然后走过去了。
&ep;&ep;正月初一,随处看见桃符与春联。偶尔就听见两声炮仗与孩子们的笑。
&ep;&ep;唐可镂的家就在思齐书屋后头,只隔了一道门。当年这么多年塾师,前来拜年的人络绎不绝,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年礼。月牙儿拎着一大包点心,夹杂在宾客中,倒显得年礼格外薄了。
&ep;&ep;见月牙儿登门,唐可镂一下子从太师椅上起身,一边拜年一边望着她手里的点心包:“来这么早,巧了。”
&ep;&ep;一个家仆过来,想按着规矩接过年礼放到旁边去,立刻被唐可镂拦住。
&ep;&ep;“这可是萧姑娘送的点心。”唐可镂叮嘱道,一手将点心包接了过来:“我以为你和勉哥儿一道来呢。”
&ep;&ep;月牙儿听见这名字,心里有些不痛快:“我又不是他什么人。”
&ep;&ep;唐可镂看她一眼,知趣的转移话题:“这是什么点心。”
&ep;&ep;“糟粑。”
&ep;&ep;家仆适时上茶来,唐可镂一面就茶,一边咔嚓咔嚓地吃,越吃越香。连旁边寒暄的其他拜年客,都不由得望向他。
&ep;&ep;有客人咽了口吐沫。
&ep;&ep;见别人看他吃独食,唐可镂吃得越发欢快了,一口气吃了两个,才意犹未尽的和月牙儿说:“对了,那个西洋和尚也来了,在小花园呢,我领你过去。”
&ep;&ep;“他叫什么?”月牙儿跟在唐可镂后头,问道。
&ep;&ep;“叫西泰。”
&ep;&ep;小花园里,站了两三个身穿道袍,头戴唐巾的儒士,背对着宝瓶门。
&ep;&ep;月牙儿打量一眼这些背影,不由得有些疑惑,说好的外国人呢?没瞧见呀。
&ep;&ep;唐可镂喊了一句:“西泰,正巧萧姑娘也来了。”
&ep;&ep;一个高个儿儒士回头,络腮胡和一双碧眼极为显眼,用略带口音的中国话说:“平安如意,萧姑娘,久仰久仰。”
&ep;&ep;还真是个西方大胡子啊。
&ep;&ep;月牙儿好奇:“西泰先生,你听说过我?”
&ep;&ep;西泰点头:“吃了你做的肉松小贝,我觉得甚是美味。但有一物,能让肉松小贝更好吃。”
&ep;&ep;“是什么?”
&ep;&ep;“面包。”
&ep;&ep;作者有话要说: “后来,武汉变回了你熟悉的样子,两江穿三镇,热干面就要配蛋酒,龟山依旧等着游子归。后来,尽管你一切都记得,但你还是有勇气说,祝我们岁岁平安。”——歌曲《岁岁平安》
&ep;&ep;第30章酒种红豆面包
&ep;&ep;一听见“面包”这词,月牙儿便惊喜道:“西泰先生你会做面包?”
&ep;&ep;西泰点点头:“我们那里的人,吃面包就像你们吃米饭一样。”
&ep;&ep;“那你会不会做烤面包炉窑?”
&ep;&ep;“会的。”
&ep;&ep;一旁的唐可镂原来还想为两人引见呢,谁知这两人竟这样快就聊了起来,说的还是什么“面包”。唔,听起来好像是一种吃食?
&ep;&ep;唐可镂插话道:“你们说的面包是何物?”
&ep;&ep;月牙儿笑着解释道:“一种西洋细点,类似于咱们的包子馒头,但做法不一样。”
&ep;&ep;面包一类的点心,她很久之前就想做,只是苦于没有烤面包的工具。本来嘛,在现代的时候,都是用电烤炉烤面包,再不济也是用电饭煲做蛋糕,没听说谁家自己修了一个面包窑专门来烤面包的。
&ep;&ep;月牙儿自然也不会修面包窑,于是只能作罢,将做面包的心压下去。
&ep;&ep;可是如今竟然遇见一个会做面包窑的西洋人,那真是来了瞌睡送枕头。
&ep;&ep;唐可镂见状,叫家仆搬来几把椅子,请两人坐下慢慢谈。
&ep;&ep;原来月牙儿对于西泰为何出现在这里,还有些疑问,一问才知道,他来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