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82第十七章张居正的变化湖广,江陵,张居正府邸中。张居正端走在堂上,听着下人汇报着,张云和张敬修,在京城的所作所为,听到张云敢带着小皇帝,出宫的时候,气得胡子都飘了起来,重重的用手拍桌子。下人被他吓得,大气都不敢喘气。
张居正看着下人这幅模样,挥挥手,示意他继续说,后面又听到二人,靠着发书赚了钱之后,也是暗自点头,又得知,被张四维给抓住把柄的时候,忍不住为他两捏了一把冷汗。听到下人汇报完了之后,张居正点了点头,挥挥手,便让下人下去了。
张居正站起身,走出府邸,带着下人,来到了自己家乡的私塾之中。
几间平房,二十几个孩童,便是这间学校的全部学生。张居正回到老家之后,一是为了,养好身体,以退为进,二则是,好好看看看自己的新政,在地方上是如何实施的。
自己给自己家乡的孩子教书,也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事理,好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毕竟,张居正他自己也是普通家庭出身,想起当自己当初13岁,第一次参加乡试的时候,当时的湖广巡抚,顾麟,为了不让自己得意忘形,强行压着自己不让自己中举,现在想起来,多亏了他,不然,自己估计,早就不知道飘到那里去了,大明少一位首辅,也就是多了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罢了。
众位孩童看见张居正走了进行之后,立马站起来,对着张居正行礼,张居正回礼之后,便开始了今天的讲课。只见他缓缓拿起笔,在上面写下几个大字:“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写完之后,笑着对孩童说道:“你们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众人听后,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良久之后,张居正示意他们停止讨论,然后让人起来回答。
“先生,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作为君子,不要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不要做违反道德的事。”一个身穿,洗得发白的长袍的少年站起来,朗声道。
张居正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你说的只是字面的意思,能想到这里已经很不容易了,坐下吧。”说完,张居正就挥手让他坐下,那少年还有些不服气。
接下来,接连有几个少年起来回到,意思和之前那个少年回答得差不多。
张居正听完众人的发言之后,抚摸着胡子笑着说道:“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慎重,不是不要的意思,而是要格外注意,就是说,君子在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
众人听后,也是恍然大悟,纷纷拿出纸和笔,记下张居正的解释。也难怪,古代人读书,大多数都是靠名师的指点,就像那宋濂一样,年轻的时候,去找当地的大师学习知识,普通人对于古人的理解,还是有所不足的。
张居正随后,又带着少年读了部分论语之后,便到了午间。张居正午间,现在一般都会休息一个时辰,然后去城外看老农在田间劳作。
张居正吃过午饭之后,便早早的休息。一个时辰之后,张居正只觉得神清气爽,然后,带着仆人,径直奔着城外而去。
江陵城外,张居正一行人来到一处玉米地,此时已经要到盛夏,整个地里面都挂满了玉米。张居正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由得心旷神怡,这幅景象,可是张居正在那北京城中,不曾见到的。之前,他和那些位居高位的大臣们,只看到北京城四角的天空罢了。
张居正走近玉米地之后,就看见几个老农,拖家带口的在给玉米地拔草,张居正走到老农身边笑着问道:“老哥,你这收成还行吧,每年应该有些余粮吧。”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国家。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经过50年时间,已经传遍了中国,尤其是得知他的高产之后,已经成了农民们的主要口粮。
老农看着张居正一身穿着不凡,觉得他来路头不小,笑着说道:“还行,要是老天爷赏饭吃,还有不少余粮,要是碰上大灾大难,那可就不好说喽。”
张居正听后,看了看他们一家几口,这是一个五口之家,他和他老婆,还有儿子,儿媳,孙子,好一个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那老汉的儿媳,看见张居正,也是笑着说道:“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粗茶淡饭,便和我们一起吃一点吧。”说完,便递给了张居正,几块黄色的饼子。
张居正虽然吃完午饭没多久,但是,还是笑着接过,放入嘴中,只觉得一阵玉米的香味,充斥着整个口腔,这是玉米做的饼子。
张居正一边吃,一边和老汉拉起了家常,问了他家里面的情况之后,这老汉原来姓王,是这附近王家村人,张居正又问了问,他们有什么碰到官府的刁难,或者苛捐杂税的情况。
老汉一听,也是一惊,他以为,张居正是官府派来套他的话的,也是支支吾吾的说没有,张居正活了这么多年,也是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