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54章宋和明灭亡的不同

1279年,崖山破,陆秀夫仗剑驱妻子入海,又背负幼主赴海而死。随后,十万军民一同赴海而死,追随大宋王朝而去。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朝。

宋朝并不是个强大的朝代,而是一个国势积弱的朝代,它无力收回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无力荡平占据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的西夏,大理和吐蕃也是盘踞一方。

1127年,金军南下,攻取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这是无比屈辱的血泪史。

同样是1127年,流亡在外的赵构又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宋朝的江山虽偏安一隅,但得以延续。

南宋更是个内忧外患的朝代,外部蒙古铁骑已经开始横扫天下,内部皇帝声色犬马、佞臣结党营私。

1273年,坚守六年的襄阳城破,南宋大势已去,元军兵锋直指临安。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破临安,俘虏宋恭帝赵?。

但是,大宋依然未亡,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带赵昰、赵昺而走,拥立赵昰称帝。

此时,宋朝还有一部分天下,还有二十万军民,还有望图谋中兴。

但是,元军没有给南宋喘息的机会,一路追杀而来,各州纷纷沦陷。

南宋小朝廷只能不断向南逃亡,不断在海上流亡,军民家眷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1277年12月,因海上遭遇飓风,四成的宋朝军民丧命,宋端宗赵昰也落水染病。

1278年4月,宋端宗惊病交加之下,去世于荒岛之上,陆秀夫与众臣又拥立了赵昺为帝。

1279年3月19日,终于到了流亡之路的尽头。

大厦将倾,光复大宋江山无望,崖山之上的陆秀夫绝望了,拔剑驱妻子儿女入海自尽。

然后,陆秀夫去拜见了九岁的幼主赵昺,悲痛地说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赵昺坚定地回答道:“国家将亡,朕虽小,亦不愿苟活于世,更不愿被俘受辱。”

陆秀夫已是泪眼模糊,他将国玺系在幼主腰间,又将他背负在肩上,安慰他道:“陛下不怕,臣与陛下同往。”

说完,陆秀夫背负着幼主纵身跃入大海,顷刻间已消失在那惊涛骇浪之中。

军民看到这一幕,悲愤不已,哭声震天,后宫、众臣也是纷纷跳海自尽。

在这山河破碎,江山易主之际,近十万军民没有就此投降,他们也随之投海殉国,随大宋而去。

在那惊涛骇浪之中,漂浮的尸首不计其数,满是血泪......

宋朝是个不被人看好的朝代,很多人称之为弱宋,甚或者怂朝,但当它灭亡的时候,无数人为之而死,甘愿随这个朝代而去,谱写了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

其实,宋朝确实积弱,但宋朝的繁华盛景比之大唐盛世有过之而无不及,恐怕只能想象宋朝的盛景了。陈寅恪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所以,宋朝的山河破碎,是那么令人不舍,愿随这个时代而去。

更令人难以释怀的,也正如后来的王夫之所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

新明王与他的王妃洞房,崇祯皇帝派了四位皇室贵妇在喜账后面偷听,不料却听到王妃深深叹道:“这也是你们家的德行。”新明王听后,扑倒在王妃身上,痛哭起来:“姐姐,我永远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为难啊!”

新明王原名朱四章,母亲吴婉贞是太后的亲侄女的一个丫头,父亲是崇祯皇帝。四岁那年就坐上了太子位,从此被崇祯皇帝开始教他听政。

正常情况下,皇帝14岁就该正式婚配了,可由于种花家权大师赵高权欲熏心,不想让新明王大婚亲政,于是故意拖延他的婚事,直到他17岁那年,才等来了他的选后仪式。

在选后仪式上,新明王扫视了一眼面前经过层层选拔的五位秀女,一眼就看中了长相端庄的长女。正当他拿起绿如意,准备将这个代表王后的信物递给德馨长女时,忽然从身后传来了崇祯皇帝老婆的声音。

“不可!”

新明王回头,正好看到朝他示意,顺着皇后的目光,新明王的视线落到了一位长相丑陋的秀女身上。

这场所谓的选妃,新明王只是个傀儡人,只能顺着赵高和皇后的意思来。而皇后想要通过这场选后为自己积累政治筹码,就必定会选一个对自己有用处的王后。

新明王很无奈,只得拿起绿如意,掉头走到那名秀女跟前,将绿如意重重地塞进她的怀里。

选中的王后,是赵高自己的亲侄女,也是赵高儿子的表姐。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外貌更是十分丑陋,驼背、龅牙、大长脸,无论哪一点都配不上王后的名讳。

即便如此,还是坐上了王后的宝座,后称明王后。拿到绿如意后,王后怀着满腔的喜悦和憧憬,期待着成婚的那天。

在一拖再拖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