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满银原本以为刘庆立今天相亲,肯定很晚才会回来。

没曾想等他来到县供销社仓库时,却发现对方已经早早等待在院内,此刻正和几个工作人员闲聊。

看到他,刘庆立走到车前问到:“王大哥,你去哪里了,怎么才回来?我都等半个小时了。”

“天热,我吃罢饭找个地方眯了一小会儿,想着你相亲要耽误时间呢。你咋样?”

院里人多嘴杂,王满银没有讲出董军的事情,随口扯了个理由。

“路上再说”刘庆立模棱两可的回应。

看这情况,应该不太顺利。

车厢装了二三十个白色蛇皮袋子,堆有一人多高,用两条绳子从前到后拴好,正是要拉回去的货物。

王满银之前只知道来县城拉货,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他正准备拿摇把,才注意到这些袋子和平常装食盐的蛇皮袋不一样,最外边有一层防潮的牛皮纸。

等看到上边文字,他惊讶开口道:“这是肥料……进口货?”

上边清楚印着几行大字:XX产,尿素,含氮量保证46%以上……

这个时期,国内不具备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硫酸铵和尿素的能力。为保证粮食生产,从63年已经开始进口化肥。

王满银自然知道尿素是个好东西,比氨水要省事许多,关键增产效果明显。后世之所以能养活那么多人,除了不断更新换代的良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肥料普及。

刘庆立点点头道:“嗯,这是县里分下来的任务,每个供销社都有,咱们石圪节分了五十袋。估计弄回去不大好卖,郭叔该发愁了……”

“不好卖?啥意思?”

王满银一时有些懵逼。

这年代,还有肥料不好卖一回事儿?

“听我爸说,去年黄原地区周边就有几个县推广这种肥料。很多生产队都不愿意买,觉得花冤枉钱。只能搞摊派任务……买回去以后,社员们又不愿意用,直接扔到仓库里不管……有些倒是用了,结果庄稼被烧死,造成不小的减产。”

听了刘庆立的话,王满银不知道该说啥好。

在后世,人们已经对肥料有了普遍认识。尽管专家不断强调要合理使用肥料,否则会造成土壤板结。但是每到种田时,家家都会拉上几十袋肥料。

就连王满银也知道农田施肥比例。比如种一亩麦子需要半袋尿素,半袋复合肥;种花生一亩用100斤复合肥,半袋氯化钾,半袋尿素。

他第一次知道,现在人们对肥料有抵触。

想想可以理解……现在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今天推广这个,明天推广那个,让人们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

很多人被折腾怕了,天然带着几分不信任。看不到效果之前,心里有抵触情绪很正常。

至于烧苗,肯定是使用方法不对。

尿素一般作为底肥使用,追肥的话不能太靠近农作物茎叶。

不过王满银倒生出念头:等肥料销售的时候,如果哪个村里不愿意要,可以让刘庆立帮着从中说一声。由二队部买下来。

几千斤肥料如果部用到地里,足可以让二队放个大卫星。

单说小麦,亩产四百斤绝对稳稳的!

到时候就可以……还是算了吧。

王满银激动地心情,很快平复。

多产出,多交粮。

还要增加种地成本,何苦来的。

想了想,他又开口问:“庆立,你知道进口尿素一袋多少钱呀?”

“十八块一袋,每个生产队分两袋。明天还要再来一次……”

真不便宜!

一袋八十斤,算下来一斤尿素两毛多,抵得上二斤小麦。

几千斤尿素差不多要一千块,王连顺绝对不会同意的。

倒是刘庆立接着又来了句:“满银哥,咱们电影上经常说小矮子,这XX人长得跟矮冬瓜一样,日怂的尿泡也太发达了。一天能尿恁多?不然咋能提炼出那么多尿素,还都运到咱们这里来了?”

王满银正准备把车子发动着,听到这话,差点摇把打到手。

他没打算和对方解释,尿和尿素完是两码事儿。

手扶拖拉机就是牛,拉着两千多斤东西,没有半点吃力的迹象。

走到半道,王满银又问了下相亲的事儿。才知道刘庆立觉得姑娘太瘦,没看上人家。

只能说,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和后世有区别的,并不喜欢排骨人。

在供销社卸了肥料后,王满银看时间不早,索性停车在院内等待。直到兰花和少安下班,三人离开。

出了石圪节,少安手痒痒,想开手扶拖拉机过把瘾。

王满银自然满足要求,直接找段平路停车。

等兰花下车后,他站在旁边指点。

手扶拖拉机真没啥好学的,后世农村很多女同胞也开的很顺溜。少安力气大脑子活,尝试几次后,便轻松发动起来,双手扶着车把缓缓行进。

王满银和兰花没敢继续坐车,而是程跟后边。

快到村口时,少安才停下来换人。

去东山峁送车时,王满银特意问了下刘向阳手臂的情况。见对方已经好差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