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武臣、张耳、陈馀、张政等人从陈郡出发率兵准备收复赵地。张耳、陈馀两位大贤并不是浪得虚名,当大队人马渡过黄河后,张耳、陈馀给武臣出了主意,派出伶牙俐齿的人到各地游说,控诉秦国的暴政。
&ep;&ep;自古以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一时间各地的豪强俊杰群起响应,纷纷投向了武臣,武臣的队伍扩充到了五万多人。
&ep;&ep;人马多了武臣的心理也膨胀了,他自称武信君,陈胜的张楚政权遵从于楚国的旧制,楚制没有封侯只有君。君这个称号相当于侯地位仅次于王。
&ep;&ep;称君后的武臣意气风发,觉得自己至少有了和武安君白起一个水平,当即排兵布阵派出人马攻城掠地。
&ep;&ep;秦国此时真的是大厦将倾,没有人愿意为秦国卖命,武臣派出去的乌合之众竟然接连攻克十座城池。
&ep;&ep;在这攻城过程中最为忙碌的就是穿着奇装异服的张政的队伍,他们被派出攻取了一个又一个城池。
&ep;&ep;张政的队伍纪律严明,在战斗中表现出来很强的纪律性,行动中严格按照张政的指挥行动,这与光凭热血乱冲的豪杰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别人看着他们奇怪的装束,给他们起了个“短衫军”的称号。
&ep;&ep;张政的部队虽然忙碌,得到的战功却不多,,往往是张政带人一阵猛攻,然后城内的秦军就投降了,这个功劳自然是带队的主将的。张政费了半晌劲却一无所获,到后来其他人觉得秦军反正要投降,有没有张政的进攻不重要,将张政他们扔到了一边,攻城时都不带张政了。
&ep;&ep;可是武臣队伍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在此后的行动中处处受阻,各个城邑的守军全都坚守城墙誓死不投降。
&ep;&ep;武臣接到报告后大怒,立即将张政等能打的将领全都调集了过来,合兵一处,兵锋直指范阳。
&ep;&ep;范阳城被张楚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武臣下令全军在城外休整,准备攻城器械。
&ep;&ep;张政带兵驻扎在了范阳城西门之外,远远的望着范阳城高大的城墙思考着攻城的方法。
&ep;&ep;在此前的战斗中,张政虽然打的勇猛部队受到损失并不大。失去抵抗意志的秦军并没有给张政他们的进攻制造多少困难。如今面对坚决不投降,城墙坚固的范阳,如果强攻的话肯定要受到损失。
&ep;&ep;“将军有人求见。”传令兵的报告打断了张政的思路。
&ep;&ep;“让他进来。”有人求见这让张政很奇怪。赵国旧地的人要加入起义军当然要找官大的。所以投靠起义军的人很多,却没有来张政这里的。张政控制着手下的人马也有三千多人了。不过张政队伍的构成在其他人看来很奇怪,能战斗的士兵只有一千多人,另外二千多人全是起辅助作用的工匠和民夫。
&ep;&ep;收复了那么多城池张政的官只升了一级,现在他已经是二五百主了。
&ep;&ep;张政为此很是腹诽了一阵子秦国给军官起名的简单粗暴。
&ep;&ep;在秦国管理五个人的叫伍长,管理十个人的为什长,管理五十个人的为屯长,可能秦人觉得五十个差不多有一个村子那么多人。然后管理一百人的叫百将,管理五百人的叫五百主,管理一千人的叫二五百主。
&ep;&ep;实际上张政更喜欢千人主这个叫法,因为二五百主总让人觉得和二百五差不多。
&ep;&ep;张政正在那愣神,一个身影出现在了张政的眼前,自是张政见多识广也被吓了一跳。
&ep;&ep;只见来人身材矮小,如果用现代的尺寸来量也就一米五多一点,此人不但矮还特别瘦,站在那时直晃,如同立不稳的一根竹竿。竹竿上顶着一颗洋葱头般的脑袋,一张姜黄的小脸高昂着,两只发亮的小圆眼上下左右乱转,如同一只要出洞的老鼠。
&ep;&ep;“先生此来何以教我。”张政想奇人都有奇相貌,看老者的衣着至少是个读过书的士人。所以张政表现的很是客气。
&ep;&ep;“小老儿蒯通,拜见将军。”来人见张政姿态摆的很低,心中特别满意。
&ep;&ep;“呜呜呜。哈哈哈。”张政听了蒯通的名字干哭了三声,又大笑了三声。
&ep;&ep;张政的举动倒把蒯通吓的不轻,蒯通心想这位张政将军不会有什么毛病吧。事先想好的说词全都用不上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ep;&ep;实际上张政受的惊吓一点儿也不比蒯通小。
&ep;&ep;蒯通报过名后,张政想起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什么人了。蒯通秦末著名的说客。虽然没有苏秦张仪等人名气大,也是名标青史的人物。
&ep;&ep;蒯通的出现倒让张政想起了这范阳城是怎么被起义军攻克的了。这当中当然少不了蒯通先生。据记载,起义军围城后蒯通找到范阳城的最高长官范阳令徐公。蒯通如同张政刚才那样哭三声笑三声说服徐公投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