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ep;&ep;军事稳定了,皇帝稳定了,朝廷稳定了,看上去什么都稳定了,连大雪都化了,众人的心却揪的越来越紧了。

&ep;&ep;初春时节,有人提议给皇帝纳妃。

&ep;&ep;新皇过了年也算是正儿八经的皇帝了,试用期三个月的话也已经合格了。

&ep;&ep;听说皇帝日日守着水晶棺,恨不得睡在水晶棺里。

&ep;&ep;有些不知道东方辞消失之事的人,还担心皇帝会不会作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来,又怕皇帝憋出毛病,纷纷上凑皇帝纳妃。

&ep;&ep;然而皇帝只将这些劝谏纳妃的折子一一收拢起来,将宫里那些年满二十的,有些姿色的全都赐给上折子的大臣为妾。

&ep;&ep;不是劝人纳妾吗?你们先纳妾。

&ep;&ep;好吧,君赐臣恩,臣不敢不受,于是大臣们以身作则的领受了。

&ep;&ep;便开始再上奏。

&ep;&ep;皇帝便颁旨,命高瑜在大朝会上宣读。

&ep;&ep;大臣们竖起耳朵,而后拜服。

&ep;&ep;皇帝以守孝为名,发下宏愿要为先皇守孝三年。

&ep;&ep;大臣们输了,输的彻彻底底没有丝毫余地,自古都是以孝治天下,皇帝都愿意以身作则了,他们还怎么敢随便指摘。

&ep;&ep;于是大臣们耐着性子等了三年。

&ep;&ep;这次总算是有理由了,守孝结束了,总该纳妃了吧。

&ep;&ep;谁知纸片似的折子递上去,皇帝一个没回。

&ep;&ep;没几天又颁了新旨,依旧是高瑜站在大朝会上,颂读。

&ep;&ep;大臣们傻眼了。

&ep;&ep;皇帝说先太后和先皇是同一个月走的,只为先皇守孝,不为先太后守孝厚此薄彼,心中甚为愧疚,也要为先太后守孝三年。

&ep;&ep;这理由很强大,占着大义,无人敢反驳。

&ep;&ep;于是大臣们开始担心太后娘娘,太后越来越枯槁的身体,短短三年像是老了十岁。

&ep;&ep;所有人都盼着太后娘娘别出事。

&ep;&ep;然而,提心吊胆了两年,新皇登基第五年的仲夏,皇后一病不起,眼瞧着不好了。

&ep;&ep;大臣们宛若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派人寻找名医。

&ep;&ep;这时候有人想起苗槑来,便疯狂的找了起来。

&ep;&ep;有人上奏皇帝,让皇帝派人找,皇帝不是孝顺吗?太后都病了他不能视而不见吧。

&ep;&ep;这次总算是拿捏住了皇帝,皇帝派人寻找。

&ep;&ep;有大周女儿国回来的商人,说是在女儿国皇城见过苗槑和他孙神医。

&ep;&ep;多年没出宫的皇帝,想了想,亲自出宫打探消息。

&ep;&ep;还是他拒绝东方辞的那个茶楼里,商人似乎喜欢这里的说书。

&ep;&ep;已经连续听了三天了。

&ep;&ep;都是些大盛朝的名人名事。

&ep;&ep;风远修老先生成了帝师后仍旧教化天下,男女不限,教出不少女官来,女官被送往大周皆为高位,造福一方,令人惊叹感慨。

&ep;&ep;龙巢之一代巨贾崛起,却日日留恋男风馆,竟然娶了个大周女儿国的妻,男妻,众人褒贬不一。

&ep;&ep;战长安与女将郑清儿的爱恨纠葛到喜结连理。

&ep;&ep;天下第一才女张蓁蓁如何从另一奇女子的未婚妻到平齐再到嫁给圣人之后孔家的传奇故事。

&ep;&ep;宁公主与战国公之孙李昆觉的江湖韵事。

&ep;&ep;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ep;&ep;当然说的最多的还是东方辞的故事。

&ep;&ep;那行商饶有兴致的听着,突然听到苗槑解毒天下一绝,是东方辞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时,那人与身旁的人说道:“正是如此,我说苗神医在大周你还不信,我亲眼看到过他解毒。”

&ep;&ep;“你指定是看错了,苗大夫内功很强,怎会咳嗽生病。”

&ep;&ep;“他在大周皇宫里用的就是蝎子辨毒之术,我怎会看错。”顿了顿他又道:“就算苗神医是大夫,都说医者不自医,他也有生病的时候,是人哪有不生病的。”

&ep;&ep;“你不是说孙神医也在大周吗?有他在,怎么可能治不好苗神医。”

&ep;&ep;“我不骗你,他们已经在大周三年了,想来是定居大周了,不信今年你陪我一起去。”

&ep;&ep;“他是大盛的人,怎么可能定居大周。”

&ep;&ep;那人却左右看看,像是说什么见不得人的秘辛似的,小声道:“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周女帝了。”

&ep;&ep;“大周女帝?怎么了?”

&ep;&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