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五大古都中,南京担任统一王朝都城的时间远比其他古都短。但是,在明以前,南京曾长期担任过南方割据政权的都城。

&ep;&ep;我国南方地域广大,历史上以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较早。南京正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东距长江入海口只有三四百公里,北入淮河流域与华北平原相接。北面沿长江一带及东郊、南郊低山丘陵起伏,对市区形成三面环抱的地理形势。东汉末年,刘备曾到过秣陵(今江苏南京市以南),看见这一带江山雄秀,于是劝孙权以此为统治中心。后来孙权定吴国国都于此,称之为建业,南京开始跨入古都行列。

&ep;&ep;西晋末年,中原大乱,部分皇室南迁,晋元帝司马睿〔rui瑞〕在南京建立东晋王朝,与北方的十六国政权相对抗,并改建业为建康。以后,继东晋而起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称为南朝)也以建康为都城。孙吴、东晋和南朝合起来共有六个朝代,史称六朝,在此建都共330年。

&ep;&ep;孙吴建过两个建业城,第二个建业城周长20里左右,城南修青溪、运渎〔du读〕二河,与秦淮河相通。又挖了破岗渎,将建康和富庶的太湖流域相联系。城内建有华丽的宫城,布局大体仿照东汉洛阳城规模。由于位居北方的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建康在安定中得到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的城市。东晋南朝时除了把土城墙改为砖城墙,修六个城门,扩建了皇宫外,基本上保持建业城原貌。

&ep;&ep;梁武帝时(公元6世纪初),建康发展到鼎盛阶段,人口有28万户,为全国第一大城和江南经济中心。宫城加筑为三重,市区的范围也日益扩大,达40里之广。文化很发达,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此外,祖冲之的精确圆周率的计算和指南车的制造,也是在建康城完成的。佛教建筑众多,号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ep;&ep;经过东魏大将侯景和隋军先后进攻建康恣意毁坏,从而彻底毁灭了建康城,只留下小小的石头城作为蒋州治所。加之长江两岸地区的商旅往来都走扬州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一线,南京长期萧条,地位下降。五代十国时,南唐国(今江苏、江西和安徽一带)在此建都,进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南京重新得到发展。

&ep;&ep;明前期定都南京不过50多年,却是南京发展的黄金时期。朱元璋动用江南人民的人力物力,花了21年的时间修成南京城墙。城墙全部用砖石砌筑,夹缝中灌以糯米汁和石灰、桐油的混合液,以加强黏合力,因而极为牢固。城墙全长67里,不仅全国第一,而且超过巴黎城,为世界之最。为了防卫,又在南京城外利用天然土坡垒成周围达120里的外城,幕府山、钟山、雨花台等重要山峰都被包括在内。皇城作正方形,内有宫城。一条中轴线自南向北贯穿全城,所有的宫殿和官府都沿着这条线结合在一起。并在全城中心的一个高40米的地方设钟楼和鼓楼,按时击打,用来报时。

&ep;&ep;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政治地位下降,但经济文化仍十分繁荣。当时人说:“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汇。”纺织、印刷、造船等手工业在全国屈指可数。商业繁盛,城内外有10几个大集市。秦淮河商船云集,夜晚灯火如同星河。南京成贤街的国子监一般有数千名学生,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最高学府,日本、高丽(朝鲜)、暹逻(泰国)等国留学生也在这里学习。一直到清代,南京仍为江南重镇。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后,也以此为都城,固守南京11年。

&ep;&ep;第三章一方之胜,区域中心——分裂时期的都城

&ep;&ep;秦统一以后,中国大地相继出现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等统一王朝,它们的首都即是五大古都。此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还出现过四次大分裂:第一次,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达六七十年。第二次,公元四—六世纪,南方的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与北方的十六国和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对立,达二三百年时间。第三次,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主要占据华北地区,在南方先后有吴、南唐、吴越、闽、前蜀、后蜀、楚、南平、南汉等九个割据政权,北方山西境内有北汉国,分裂局面达半个世纪以上。第四次,公元12—13世纪,南方的南宋和北方的金朝以及后来的蒙古政权——元朝对峙达一个半世纪。此外,在历次改朝换代之际,农民起义军和地方实力派往往还要建立一些为时较短的割据政权。总之,凡是分裂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总要出现若干个乃至一二十个都城。

&ep;&ep;这些分裂时期政权的统治范围只限于我国的局部地区,它们的都城是所统治区域的政治中心。这些都城一般都是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在统一时期往往也是某一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统一王朝都城的五大古都,在分裂时期常常也是某一割据政权的都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