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稍息,立正。今天我们进行地震救援技能科目,主要对不同钢筋进行剪切……”5月24日上午10点左右,天空虽然飘着绵绵细雨,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以下简称特勤大队)的训练场地上却一片热火朝天,一群消防指战员正在认真训练,一名指战员站在队伍前面,正给大家传达训练安全知识、做示范、指导训练,他就是特勤大队二中队五班班长马阳。
&ep;&ep;工作8年,训练场上认真负责,经验丰富
&ep;&ep;在我们的印象中,每当遇到危急时刻,总能看到消防指战员冲锋在前的身影,有他们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多了一份保障。
&ep;&ep;马阳今年26岁,陕西汉中人,笑起来眼睛眯成缝,脸上带着一丝青涩,这样一个阳光大男孩已经有8年军龄,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消防兵、一名班长,还是一名党员。他荣立三等功1次,被评为优秀消防员3次。
&ep;&ep;训练场上的马阳严谨认真,在地震救援训练中,他先自己示范一遍,再让队友依次练习,发现队友姿势不对立马纠正,还不时提醒大家做好安全防护。随后,马阳又搬来液压顶撑,放到石板下面。“下一项训练项目是地震救援顶撑,我先摆放好,一会儿大家就直接练习。”提前准备好工具、摆放好,关心队友安全,这就是马阳对待工作、对待队友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ep;&ep;难忘经历,第一次救火曾与队伍失联20多分钟
&ep;&ep;训练结束后,马阳换下训练服,利用休息时间,他说起了当兵的原因。“选择当兵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兵,还是一名党员。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戴着一顶绿色的军帽。爷爷和我讲了很多关于军人、关于党的故事,对我的影响很深。”马阳说,刚开始家人让他当兵时他有些犹豫,直到爷爷去世,打扫老房子时,翻出一张张爷爷当兵时获得的表彰证书,那一刻他才坚定了当兵的决心。“证书虽然十分陈旧,但上面表彰的字迹依旧清晰。我从来不知道爷爷那么优秀,也就在那一刻我心里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军人,像爷爷一样优秀的军人。”
&ep;&ep;2013年9月,19岁的马阳正式成为特勤大队的一员,从陕西来到云南,人生地不熟,再加上严格的训练,马阳有些不适应。“那时候年纪小,依赖家人惯了,每晚夜深时忍不住思念家人。不过在队友和家人的鼓励下,我渐渐融入到集体,也慢慢成长,现在我喜欢这里,也喜欢这份工作。”
&ep;&ep;谈起第一次参与灭火的经历,马阳记忆犹新:“2014年5月21日,安宁郑家沟发生山火,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扑救工作,虽然有些紧张、害怕,但也充满信心。抵达现场后,看到当地老百姓对我们满怀期待的目光,我瞬间打消了畏惧的念头,只想尽自己的力量把火扑灭。”马阳说,当时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那时候山火出现轰燃的情况,火光冲天,我和两名队友被大火包围,与队伍失联,我们三人一路往上奔跑。在失联的那20多分钟时间里,很害怕连道别都来不及和家人说。好在我们三人互相鼓励、安慰,直到看到其他大队的消防战士,我们的战斗力重新点燃,继续投入扑火中。整整7天时间,终于将大火扑灭,回到队里我给家人报了平安。因为怕家人担心,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告诉他们这段小插曲。”
&ep;&ep;马阳说,他从小就特别崇拜党员,入伍后他也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终于在2015年成为了一名党员。“正式成为党员的那天我激动得睡不着觉,我想要是爷爷在世,他应该会很高兴。”
&ep;&ep;经历过第一次扑救山火的经历后,马阳更加明白了平时训练的重要性,所以训练时他比以前更认真、更努力,对自己也更严格。他说,云南山高林深,扑火最难的就是坡陡车辆难以进入,所以消防指战员只能背着几十公斤重的装备,徒步前进。“每一次成功把山火扑灭,看着山林恢复平静,再次听到鸟叫的时候,心里很欣慰。”马阳说。
&ep;&ep;在扑救山火过程中,虽然情况紧急,但也有很多瞬间让马阳倍感温暖。马阳一边说,一边翻着手机里保存的视频。“你看,这是我们参与丽江石头乡山火扑救撤离的时候,几名小学生站在路边向我们敬礼,一张张纯真的脸庞,让我难以忘怀。还有一次,一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从对面山上带着一碗炒鸡蛋、一碗米饭,一路走到我们扑火的地点,把吃的递给我们。她说,这碗鸡蛋和米饭一定要送到森林消防员手上。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我们保护他们,他们也会默默关心我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ep;&ep;战友情深,一瓶矿泉水传来传去舍不得喝
&ep;&ep;在异乡当兵的8年里,除了每年探亲假回家见家人外,其余时间马阳都是在部队和队友在一起,朝夕相处的几年里,他们彼此关心,不仅是队友,更像是家人。“每次出任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ep;&ep;马阳讲了一个关于一瓶矿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