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ep;&ep;只不过走了叁天,再回到藏区之时已然有一副春意盎然的美景,山尖头上的厚厚白雪仍旧覆盖着,但蔓延而下的雪线却是逐渐稀疏不明,直到山脚下那一大片幽绿茂密的树林。

&ep;&ep;周氏又派了一批专家过来协助项目的推进,再加上他们实地调研的成果,这次的会议开的额外顺利,一个星期之内便把初始计划确定下来。

&ep;&ep;他们住在一栋宿舍楼里,这会儿楼前的栽种的树枝已经开始发芽逐渐有冒绿的趋势,周锦程不再如之前那般一味躲着藏区的寒冷,也开始往外走动。

&ep;&ep;政府工作向来都忙,但盛安也不必全权负责,畜牧,养殖到底是根基产业,但这部分的事情已经交托给了其他同事。

&ep;&ep;既然要做民族风情的特色旅游胜地,必然要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一起。这边刚送来了非物质文化继承人的名单,盛安便接下这份名单,挨个的去找,挖掘当地的活文化,将非遗文化和文旅产业结合起来。

&ep;&ep;周锦程陪着她一起去。

&ep;&ep;阿兰乡管辖区域内还有若干个小山村,位于周围大山的各个角落,分散范围广,本地村民也少。这次去找的非物质文化继承人,是一位年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当了一辈子的藏医,将藏医药发扬光大的人物。

&ep;&ep;周锦程开车,但也只能开到少脚之下,要找到这位老藏医的住处,还得靠步行。

&ep;&ep;迎面刮开的寒风有些厉害,男人走在风口之上,裹紧了身上的外套,侵入裤腿里的寒风刺得他腿脚发疼。

&ep;&ep;“唉,安姐,还得走多久啊?”

&ep;&ep;跟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位会藏语的本地居民,长得很是憨厚老实,被政府聘用过来,给他们充当翻译。

&ep;&ep;阿兰乡是他的家乡,对方熟得很。

&ep;&ep;“马上快到了,再走一会儿就到了。”

&ep;&ep;之前就通知了当地的村干部,所以走了不久就有正前方的人前来迎接他们。旅游开发这事老早就传遍了阿兰乡的各个村落,能赚钱的事大家都想参与,倒也很是热情。

&ep;&ep;盛安同村长和村支书简单地说过之后,便被带到了藏医的家里去。

&ep;&ep;周锦程无聊,跟在她身边,听着女人先是同一旁的翻译说话,又由着翻译员翻译成藏语,尔后时不时地在自己的书上做笔记。

&ep;&ep;藏医穿着很是浓郁藏族的服装,佝偻着身躯,满头白发,虽年满八十,但精神矍铄,仍旧撑着身体骨带着他们去看了晒着的草药。

&ep;&ep;他的儿子面容沧桑,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继承了自己父亲的衣钵,也是一位颇有威望的藏医。

&ep;&ep;“我记得你们村里好像还种植有一些中药材?”

&ep;&ep;“对,有冬虫夏草,藏红花,灵芝等,都是当地适合种植的药材。”

&ep;&ep;这个村庄倒也不是很出名,只不过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老藏医在此处,便有人慕名而来,一来二去的,便有了一点小名气。

&ep;&ep;刚开始大家都没想过种植这些中药材,几乎都是种一些蔬菜自给自足,后来来了个大学生村官,便给他们出谋划策,种植起了中药材。

&ep;&ep;这些中药,倒是价格昂贵,靠着这些,倒比起传统的畜牧种植要更容易赚到钱一些。

&ep;&ep;周锦程用手摸了摸簸箕里已经晒干了的灵芝:“味道怎么怪怪的?”

&ep;&ep;“中药都不是很好闻。”

&ep;&ep;他们早上出发,也没打算趁着中午饭点的时候就赶回去,村长家里不缺他们叁人的一顿饭,老早就吩咐了家里人多做一些,留他们下来吃午饭,下午继续忙。

&ep;&ep;趁着这个时间点,盛安打算走走看看这个小村庄。

&ep;&ep;周锦程跟在她身边,同她说话:“这村里的人,挺少的。”

&ep;&ep;“地方太穷,留不住青年劳动力,都去了外面,只剩下一堆老弱病残。”

&ep;&ep;“真是穷得厉害,我看那个藏医的家里已经很穷了,其他人家竟然比他还不如。”

&ep;&ep;“这已经算条件不错的村庄了——种植中药材以此为生,就利润来说至少比种植蔬菜要好许多。”

&ep;&ep;周锦程这辈子还真没看过这么穷的地方,来了藏区后真是大开眼界,确实没想过国家里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ep;&ep;s市和这里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ep;&ep;她们走了一会儿,沿着乡间小道,走过一户矮矮的破旧房屋。农村人大多都没有隐私性这种意识可言,更何况是位于藏区阿兰乡的小村庄里,人烟稀少,更是没有隐密可言。

&ep;&ep;她立在门外,朝破落的木房看去,黑黢黢的外壳已然看不出木头的颜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