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端午节已经过去几天,整个长安城再次恢复从前的模样。

沈风的店前,买冰的人却越来越多。

沈风躺在店里,连冰块混着的小电扇都有些不解暑了。

沈风还摇着蒲扇,隐约看到外面艳阳高照,外面的街道都被这股烈阳照耀得出现些许虚幻的感觉:“这鬼天气,怕是有三十七八度了。”

这才是刚刚入夏,今年恐怕要来一场异常凶猛的酷暑。

“上官爷爷,你把外面拉个棚子,这鬼太阳太吓人了,客人们在门口排队非得中暑不可。”沈风朝着外面喊道。

上官仪年岁较大,又是家里的伙计,沈风平时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干脆和上官婉儿一样称呼爷爷,不过前面加了姓氏。

“哎,知道了。”上官仪跑进里屋,拿了几个支架出来。

这自然也是沈风发明的。

摆弄了一会儿,一个简易的小棚子搭了起来,虽然不能隔绝高温,最少也不用被太阳暴晒了。

来买冰的除了普通百姓,大多是一些仆人丫鬟,见沈风对他们这些人都这么用心,连忙道谢。

上官婉儿将一切都看在眼里,眼中闪烁着异彩。

“这鬼夏天,从来没有这么热过。”

“听说城南好多庄稼都干死了,就算没干的,也被热伤了,今年的收成估计不太好了。”

外面的人在讨论着天气,屋内,沈风听到,有些担心。

今年恐怕会是个大旱之年。

……

皇宫。

李世民的案台上,奏折如雪花般送入宫中。

各地受灾,而且情况严重。

粮食收成恐怕不足往年的一成,整个汉中、江南,往年粮食收成高的地方今年纷纷遭重,甚至请求朝廷派粮赈灾。

可是,李世民刚刚接管大唐,而大唐刚刚建国不过数年,粮仓里哪儿来的那么多粮食?

要知道,在大唐之前,隋朝不过二世。

而且,隋炀帝杨广暴政,穷兵黩武。

前面更是南北朝乱世,五胡乱华,汉人百姓十不存一。

整个中华大地相当于被大洗牌,元气大伤。

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又怎么会有存粮?

李世民登基以后,广纳谏言,积攒粮食,如今国库中的粮食,最多也就够灾民一个月的口粮,如何面对那数十万的灾民?

更何况,受灾面积还在逐渐加深。

朝堂之上,李世民将所有大臣聚集,集思广益。

在唐朝,有个官职叫做宣抚使,专门负责灾害的事情。这个职位一般是中书省、门下省等机构推荐,一般都是由李世民身旁的近臣或者朝中大员中选择。

这次宣抚使正是由杜如晦担任。

杜如晦上朝前已经了解了各地灾情。

如今灾情刚刚有苗头,却已经非常严重,根据杜如晦的判断,这次的灾情要比以往更加严重,甚至超过大部分史书记载的旱灾。

他走上前朝着李世民说道:“陛下,此次灾情需要十分重视,并且,国库中粮食一定不够,需要从各地收取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收取粮食,收的谁的粮食?

那些灾民肯定是没有粮食的,自然是要收大户的粮食。

朝廷上那些世家大族可就不乐意了,他们的粮食,凭什么给那些贱民吃?

民部侍郎出来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大旱,世家大族人口众多,更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哪儿还有余粮?”

李世民知道情况。

想要从这些人手中搞到粮食根本不可能。

至于没有粮食,那根本就是骗鬼呢!

从汉朝开始,世家大族就在乱世之中占据主导地位,之前的洛阳王世充,身后站着的就是王家,即便王世充兵败身亡,也丝毫不影响王家的地位,如今的王家依然是豪门。

因为,王家不但投资了王世充,同样也投资了他们李唐。

所以,为了不屠戮功臣,王家是不能动的,非但不能动,还得让他们获得好处,在李唐成立这么多年内,王家身居尚书位置的就曾有两人。

非但如此,宇文家也是一样,宇文化及可以说满门被灭,但是,宇文家还有另一支在李唐门下,更是曾经在李渊手下成为宰相。

所以,不管天下的掌控者如何变迁,始终不变的是这些世家大族,他们仿佛高高在上的神只,俯视着这一切。

李唐天下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即便李唐破灭,下个掌权者为了维护天下稳定,还是得跟他们好好打交道。

李世民感觉到深深地无力,挥了挥手:“罢了,杜如晦,你努力往各地筹集粮食。”

朝堂散去。

尽管早有预计,但是,所有人还是低估了这次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力。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大唐,十三个州县受到大范围的旱灾影响,民不聊生。

数十万百姓形成流民,开始往一些富庶的地域逃亡。

但是,那些富庶之地怎么能接收如此多的流民呢?

一旦流民涌入,连他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

很多官员设下关卡,阻拦流民入境。

整个大唐,不过几天,就有流民饿死的消息传来。

此时,距离端午过去不过三天。

连长安的情况都变得危险起来,炎热不少,买冰的队伍越来越多,平民却越来越少,长安附近的庄稼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

沈风此时还不知道大旱的消息,只是知道有了灾情,也不知道灾情那么严重。

正躺在店里颇为无聊。

不过,忽然,有大喊声伴随着哭声传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