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很快,朱大福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观点。

“留作粮种不必多说,是为了来年继续种植,至于说要拿与市场上售卖,则就是为了在来年推广种植的时候更方便些。

土豆适应各种复杂多变气候,能在各地种植。

只提供关中,其他地方的人不知土豆的美味,也不认识土豆,只凭朝廷一句话,来年他们又岂会甘愿种植?

一部分充当粮种,一部分发往关中,剩下一部分则放于了市场售卖,是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土豆亩产虽高,但不过只种植了千亩而已,与大明的人口基数完达不成正比。

除了留存上一些粮种,再往关中发上一些,真正能留出售卖的可就少之又少了。

因而,价钱也不会绝不会低了的。

用售卖出土豆的这些钱再去买其他粮食支援关中,不也挺好的吗?

毕竟,土豆虽好,也不能让关中百姓只吃土豆吧?”

土豆亩产虽高,但现有的毕竟还很少。

一斤土豆换十斤麦子和大米都是可能的。

有钱人享受土豆这种稀罕物品,关中百姓用麦子水稻填饱肚子,这不也是两其美之事吗?

“你说呢?老吴。”朱大福问道。

没等朱元璋说话,朱大福随之又道:“皇帝老爷子并非墨守成规之人,应也会赞成此论吧?”

朱大福说这话的意思也就是凭读了几本史书的感官而已。

朱元璋却觉这是朱大福对自己的了解,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皇帝老爷子定会同意的。”

嘴中说是皇帝老爷子,心中自则是在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朱允炆有些吃醋,怎朱大福说什么,皇爷爷都会同意?

“爷爷...”

朱允炆只说了一句,便被朱元璋打断。

宫中,他与允炆说话的机会多的是。

到了宫外,他自是想与大福这孩子多说说话。

“大福啊,你做成怎么大事可谓是大功一件了,想要什么,咱与皇帝去说,让他奖给你。”

要什么?朱大福还真没考虑好。

钱,他自己能挣。

官,现也不是当官的时候,一旦靖难之役爆发,于朱允炆手底下做官可长久不了。

“不要,举手之劳的一个小事儿,还要什么奖赏。”朱大福坚定。

朱元璋询问了几次得到的都是同一个结果。

“真不要?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这店了。”朱元璋道。

此时若不加紧奖赏,往后再想补可就补不回来。

“不要,这还有假。”朱大福依旧坚定。

这孩子心性着实纯良,竟能淡薄名利到如此。

行吧,这孩子既不要,那他就给他记着。

将来认祖归宗,这也可作为一个筹码。

一旁的朱允炆瞅着朱大福的连声拒绝,心中吐槽。

虚伪。

嘴中说不要,心中八成是在谋夺更大的。

***

没用多久,朝廷一道旨意下发。

留足一百万斤做来年的种粮,二十万斤放于民间售卖,剩余部发往关中。

这次土豆的产量在八百万斤以上,发于关中的可达七百万斤。

这数字并不算小,完可暂时性解决关中百姓的口粮了。

而朱元璋为表对朱大福这个首功之人的感谢,特吩咐从放于民间售卖的二十万斤中拿出五千斤无偿送与了他。

当然,朱元璋明面上是感谢,实则也是有私心的。

不管不管怎么说,有这五千斤土豆朱大福少不了能大赚一笔。

朱大福直接找人挖窖,用作储藏。

二十万斤是要分布于各地,能留于京中的可也没多少。

因而,特旨给了朱大福五千斤,其余地方可连个皮都不可能再分到了。

现在整个京中,也就大福酒楼有各种土豆菜品。

因稀少的缘故,一时之间大福酒楼人满为患。

不少人排着长队,就为等品尝这种传说中的土豆。

争抢购买的人多,土豆菜肴的价钱自也不会低了的。

浅浅的一盘,至少得百文。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

因而,凡来此买这些土豆菜肴的都是些非富即贵之人。

这些人,要的是一个排场。

既过来了,就肯定不会只买土豆一个菜肴的,还会再捎带些其他的。

自然而然的,大福酒楼的生意比往常还要热闹不少。

生意热闹了,人手自然是不够了。

还没等朱大福去寻人,朱元璋便又为他送来了五六人。

这些人都是朱元璋的亲卫,背景单纯,只效忠于他。

朱元璋给朱大福这些人也可以理解。

这孩子乡野长大,朝堂中根基浅,一旦身份曝光势必要招别人暗害。

身边必须得有可靠之人保护着才行。

...

一日晚上,酒楼正准备打烊,窗户上的挡板都已经上了,高成正擦着桌子。

一个胡子花白,身体有些佝偻,浑身上下也略显脏兮兮的老者走了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