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婆手里买了几个丫鬟和小厮。
&ep;&ep;龚嬷嬷就是其中一人,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丫鬟是不分等级的,除了伺候她,连同粗活和厨房的活儿一起做,直到乔家从镇上搬到锦城,乔老夫人才渐渐学着大户人家的模样,对身边的人进行了安排。
&ep;&ep;龚嬷嬷是跟在乔老夫人身边最久,最得她心的嬷嬷。嫁的也是最初被乔家买进来的小厮,后来成了乔家管家的陈光庆,陈管事。所以,龚嬷嬷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她现在的一切,确实是乔老夫人给的。
&ep;&ep;“你都还记得啊,”乔老夫人拖着长长的尾音说道,“你跟着我的时间最久,也最得我心,很多事,我都是嘱托给你做的,别人我不放心。”
&ep;&ep;龚嬷嬷心里咯噔一下,捶腿的手顿了顿。
&ep;&ep;能爬到现在的位置,除了奉承外,更要善于揣摩人心。
&ep;&ep;眼珠子一转,压下心里的忐忑,她毕恭毕敬地说道:“能为老夫人排忧解难,说明老奴还有点用处。”
&ep;&ep;乔老夫人满意地笑了,“兴邦这次回来,年前都不会走了,东院那边,也是时候开枝散叶了。”
&ep;&ep;龚嬷嬷忙不迭地说道:“老夫人最疼大爷,这些年大爷为了乔家忙得耽误了子嗣,是乔家亏欠了大爷,亏欠了东院,再不为大爷和东院做点什么,会寒了大爷的心。”
&ep;&ep;乔藴曦还没睡醒,老夫人把大伙儿都叫了中院。
&ep;&ep;迷迷糊糊中,她跟着乔兴邦和谷靖淑站在了中院的花厅。
&ep;&ep;因为落水,乔锦雯回来就“病”了。
&ep;&ep;乔老夫人当即就请了府医,又从自己的库房里拿了不少好药材给乔锦雯送去,两个孙女,前后不一样的待遇,可见一般。
&ep;&ep;乔老夫人随意问了问各院的情况,安排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这才慢悠悠地问道:“兴邦啊,川北那边的生意怎样?”
&ep;&ep;“娘,您放心,那边形势稳定,我们的生意也站稳了脚。”
&ep;&ep;乔老夫人放心地点头,“我们乔家虽然在锦城这边有些声望,可在川北是个外来户。锦城是西北这片的枢纽,控制着西北地区的经济,可川北那边的发展不容小视。那边的经济刚起步,我们不去占个位置,到后面要想插足,就更不容易了。”
&ep;&ep;“娘说得是,”乔二爷说道,“川北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若不是那边民风彪悍且排斥外乡人,可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地方。只可惜,这么多年,那里的商人只和当地人做生意,那里的好东西出不来,外面的东西进不去。”
&ep;&ep;“好在,这两年朝廷要大力发展川北,我们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乔三爷补充道。
&ep;&ep;蜀道难。
&ep;&ep;这也是为什么蜀州这边的物资被那么多人惦记,却无法把手伸进来的原因。
&ep;&ep;锦城既然被成为“天府之国”,可见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富饶让多少人垂涎。
&ep;&ep;蜀州不缺富人,可和江南比,就要差一些了,原因嘛,就是因为蜀道。
&ep;&ep;蜀州的东西送不出去,外面的东西也进不来,这种故步自封的经济,早就处于了饱和状态,更容易让商人产生倦怠。
&ep;&ep;商人最大的动力就是利益。
&ep;&ep;没有新的利益,就没有更大的动力。
&ep;&ep;没有动力,怎么发展?
&ep;&ep;所以朝廷一下令修整蜀道的时候,乔兴邦立即带人深入川北,目的就是先把乔家的生意发展到那边去,占据有利的位置。蜀道修好,乔家的生意也上了正轨,外地的商人想要插进来,需要时间。
&ep;&ep;而川北那边的人再彪悍,也不能和朝廷作对,把外来的商人撵走或者弄死。
&ep;&ep;也正是因为如此,乔兴邦才敢亲自带着商队过去发展,而不担心被那边的人明着排斥,暗地里往死里整。
&ep;&ep;虽然一开始很不容易,可花了两年的时间,总算是有了成效。
&ep;&ep;蜀道也快修好了,到时候不管要不要去川外发展,乔家的生意都会更上一层楼。
&ep;&ep;“这两年你辛苦了。”
&ep;&ep;“这是儿子份内的事。”乔兴邦的回答中规中矩,没有因为乔老夫人的赞赏就沾沾自喜,也没有因为生意上的成就,就认为自己劳苦功高。
&ep;&ep;一边的乔藴曦则是一脸趣味:这老妖婆又要干嘛?
&ep;&ep;果然,乔老夫人接着说道:“这些年,我们亏欠你们东院太多,你常年在外,靖淑又要操劳后院的事,乔乔只能一直跟着四房。现在,你回来了,也该考虑子嗣的事了。”
&ep;&ep;乔兴邦皱眉。
&ep;&ep;长辈插手晚辈子嗣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