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成果了。握在朱慈煊手中的,正是谭弘刚刚送来的改良火铳。和孙可望在贵州打造的火铳相比,这杆火铳加粗加长了铳管,加大了装药量,在重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换来了更远的射程和破甲伤害,在重庆大战将至的关键时刻,这杆火铳来的正是时候。
“产量如何,成本怎么样?”举着火铳做了几个动作,朱慈煊轻吁一口气,“重了些,不过用来守城却是恰逢其用。”
好不容易得到朱慈煊的夸奖,谭弘也是眉开眼笑:“殿下,臣打探的清楚,这火铳比之前的火铳重了三成,成本也高了一半,不过射程远了不少,百二十步之外,也能穿透棉甲。”
顿了顿,他无奈道:“只可惜时间不多,按现在的生产速度,到十月,最多能产出百余支。”
“这么慢?”朱慈煊一愣,这生产效率,他想给第一师的步兵团面换装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了。
“殿下容禀。”谭弘清了清嗓子,解释道,“一则,火铳打造难度较大,非得熟练的老工匠不可;二来,我们的铁矿还要供应盔甲、器械等等,军中火铳还够用,按殿下优先级排列,新式火铳得往后排。”
朱慈煊无言以对,原来是我自己的锅?他想了想,问道:“现在兵器打造都是一个铁匠将整个铸造过程做完?”
谭弘眨了眨眼,不太明白:“殿下的意思是?”
“比如打造一把刀,要熔铁、锻形、淬火……这些都是一个人做么?”朱慈煊也不太懂打铁的具体流程,凭着印象问道。
“当然,负责军中兵器铸造的都是有经验的老匠人,臣不敢让学徒经手。”谭弘抓着机会就表功。
朱慈煊双眼一亮,沉吟道:“本宫倒有个主意,若是可行,应该能大幅提高生产速度,你明天找几个铁匠师傅来,我要问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