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每一个得到这本书的人都必须登记在册,均被严厉警告不得私自授予他人。隆盛帝还专门下旨:《平戎武略》无旨不可转手他人、他国,违者以叛国罪论处,斩立决,诛九族。这是为了防止这些军事思想的精华流入敌对势力之手而采取的保护措施。武官们当然是人手一册了,文官们除了几位身居高位的相国,其他人就没有了。当文官们看着武将们拿着书在自己面前显摆的时候,文官们很不服气,打仗比不过武将们,没理由写书也比不过这帮武夫,这可是文官们最擅长的领域。于是乎,一册册书稿雪片般的送到隆盛帝这里。什么《农经总要》、《百工恪物》、《算学概论》、《百草药典》、《文华总集》等等,这些都是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文化于一体的上乘之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隆盛帝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火速召集太师陈九龄、太子龙兴云回京主持编纂校订这些书籍,要求一定要编出一部传承万代的旷世奇书。在太子龙兴云的请求下,辽王龙兴国也协助太子参与编纂此书,隆盛帝召准。
隆盛帝还下旨从国召集那些名家大儒以客卿的身份参与到编辑校对工作中来。俗话说人生在世,名利二字。这些名家大儒,品格高雅,可以视金钱如粪土,弃高位如弊履,但是要他名传千古、万世流芳呢?怕是会不请自到,趋之若鹜。事实也是如此,由一国之君下旨,当今太子主持,当今大儒负责编纂编辑一部旷世奇书的事情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一时间,那些隐居的名家大儒不管接没接到征召令都带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纷纷前往奉天。这是彰显千年文华的盛事,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千古留名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可以把自己多年来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公布于世,惠泽天下,这是这些名家大儒的最高理想,怎么能不来。隆盛帝特意在皇城边上修建了一处巨大的宫殿命名为崇文宫,用一接待这些名家大儒和他们的弟子同时把这里作为编纂这部堪称是大燕综合百科书的工作地点。看着这些闻名已久却无缘相见的名家大儒们,看着他们的那些文采斐然的弟子们,隆盛帝满怀激动,背着双手得意洋洋的说道:“天下英才,尽入朕的斛中。”隆盛帝领着太子百官亲自到崇文宫拜见这些名家大儒,以帝王之尊行敬师之礼,这个举动赢得了众位名家大儒交口称赞,不断的赞誉隆盛帝文治武功超越太祖,定然会成为名垂千古的帝王典范,于是大儒们一起将这部还没开始编纂的旷世奇书命名为《隆盛大典》。这是以这些名家大儒为代表的天下读书人是天下仕林对隆盛帝的认可,从此时开始隆盛帝才可以自豪的说“天下归心”这句话,这一点是太祖武皇帝一生没有得到的。
大燕隆盛十二年春,大燕帝国皇帝起驾前往雁门关校阅新军。消息传来,肃州刺史郑翔升急忙赶到雁门关准备接驾事宜,新军整顿兵甲激动的等待大燕皇帝陛下的大校阅。豹骑军和各边州骑军也分批杀进草原,开始驱赶追逐北虏。北戎天狼骑们发现往常虽然时有冲突却不过分纠缠的燕军突然间就像红了眼的狼一样,不要命似的追着天狼骑打,千人以下的天狼骑根本打不过蜂拥而来的大燕骑兵。花里布可汗和呼暴王子商议了一番,根据淖突大可汗的意思,近期不要和大燕发生大规模冲突,只要确保狼山的安就好。此时,北戎的使者正在大燕鸿胪寺和大燕的官员们就被俘的哲烈弥可汗的事情打嘴架呢,一时半会没有结果。春天又是草原上忙碌的季节,确实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因此花里布可汗下令天狼骑退守狼山躲避燕军锋芒。于是在大燕边境和狼山之间的草原上就出现了一条犬牙交错的控制线,基本上双反各自控制了一半的地区。这样一来大燕与东西方各国中断了多年的商路无意间被打通了。来自东西方各国的商队络绎不绝的进入大燕,大燕的对外贸易就此繁荣起来,贸易繁荣意味着税收增加,国库充实,意味着今后对北戎作战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
清晨,随着灿烂的朝阳升起,雁门关大教场上直插云天的旗杆上升起了大燕血龙旗。巨大的鲜红的旗面上,金色的飞龙张牙舞爪,气势非凡,宛如一条活的金龙在空中飞舞,校场上整齐的排列这数十个方阵,如同刀裁斧切一般整齐。乌黑的盔甲、耀眼的刀枪、猎猎飞舞的军旗让校场上充满了刚烈威武的气势。迎风挺立的新军将士们组成的校阅大阵如同一座巍峨的大山,让人觉得牢不可破。一阵响彻天地的鼓声响起,隆盛帝一身金甲,骑在马上在大将军司马炎太子龙兴云的陪伴下来到校场上。隆盛帝骑在马上驱马缓缓走过各个方阵,他威严的目光扫视着这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还有那一双双激动和充满崇拜目光的眼睛。这是大燕的铁军,大燕的猛士、大燕的子弟兵。心潮澎湃的隆盛帝挥手高呼:“燕军威武,大燕万胜。”随着隆盛帝的呼声,数十万将士齐声呐喊:“陛下威武,陛下万胜、大燕万胜。”雄壮的呼声响彻天地之间,就连校场周围百姓们也齐声呐喊“陛下威武,陛下万胜、大燕万胜。”隆盛帝回到点将台上,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数十个方阵缓缓移动。走在最前面的是豹骑军,当军走到点将台前的时候随着一声号令,将士们将左手的马枪斜指向前,抬起右手掀开面甲,向隆盛帝行礼。“吾皇万胜,大燕万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