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她只道尚有事务未处理,挑帘离开了。

&ep;&ep;出了门,元蘅在廊下站着,若有所思地盯着脚下的小石子看了许久,终于舒出一口气。

&ep;&ep;她抬脚,将小石子踢进了雨中。

&ep;&ep;石子飞远,在空明的水泊中溅出一道长长的水花。

&ep;&ep;傍晚时分,斥候再次回来了。

&ep;&ep;“回姑娘,探清楚了,调兵而来的正是二殿下本人,援军如今就驻扎在衍江东。”

&ep;&ep;斥候报完,元蘅彻底怔住。

&ep;&ep;竟真的是闻澈。

&ep;&ep;第2章错认

&ep;&ep;元蘅本在翻阅将士名录的手顿了片刻,捏着纸角揉捻了一下。

&ep;&ep;无论如何她也猜不透这二殿下的心思。仅仅依着此事,她总觉得,此人并非传闻中那般幼稚无理,对元氏的痛恨也没那般彻骨。

&ep;&ep;禀报的斥候刚走,房门便再次被叩响了。

&ep;&ep;元蘅见着来人,才松了口气,道:“漱玉?营中有什么要紧的事么?”

&ep;&ep;漱玉是她的贴身侍女,这些日子跟着她忙前忙后,一时也不曾懈怠,也算是功不可没。

&ep;&ep;漱玉将自己佩戴的刀搁在刀架上,转身把带来的食盒掀开,推至元蘅的手畔:“退敌了,今日不会有什么大事。姑娘,你一整日没吃东西了。”

&ep;&ep;看着食盒里面还冒着热气的饭菜,元蘅终于才缓过神来。

&ep;&ep;退敌了。

&ep;&ep;闻澈带来的兵马眼下还在衍江东,将叛军堵死在了过来的山道上。任是叛军人数再多,也没有胆量再次渡江。

&ep;&ep;这将近两月的战事终于暂歇了。

&ep;&ep;尝了一口漱玉带来的汤,她头也没抬地问:“按理说这位殿下该是恨死我们了。今日他又为何会出兵相助?”

&ep;&ep;尽管元蘅心中已经有了推测,但还是想问问旁人的看法。这个闻澈就如同罩了一层迷雾般让人瞧不清楚。他的所作所为也让人难以猜出用意。

&ep;&ep;当年的纪央城之乱,元成晖因时势所迫,做了伪证,将罪名都推到了梁氏的头上。梁氏又是二皇子闻澈的母族。如此,元氏便与这位二殿下结了梁子,一时半刻恐怕是消解不掉的。

&ep;&ep;若是闻澈想击退叛军,有不少法子供他选择。可就这般直接带军前来,于他而言是最不聪明的一种。

&ep;&ep;更多的是吃力不讨好。

&ep;&ep;漱玉方才在门外也将这件事听清楚了,笑道:“是啊,若他按兵不动等上几日,衍州城破,他也来得及将叛军截杀在去启都的路上。择储在即,他建了这样大的功劳,定会得陛下另眼看待。”

&ep;&ep;到了那时元氏不是死于战乱,就是要因战败入启都受审。

&ep;&ep;如此,才是对闻澈百利无一害的。

&ep;&ep;元蘅将粥碗往一旁推了推,微掀眼帘:“可是那样会死更多的人。他如今帮衍州解了燃眉之急,我此番宁愿信他。衍州已经岌岌可危,又有什么值得他图谋的?”

&ep;&ep;不是什么都适合拿来算计储君之位的。

&ep;&ep;她起身,推开窗子看了外面的雨势。

&ep;&ep;冷风顺着窗缝涌入,案上的烛火跟着跳动了起来。骤雨只有那一阵,眼下几乎是已经停了,只有廊檐上还不停地往下滴水。

&ep;&ep;“他不肯近衍州一步,说明还是对我父亲当年所为心有芥蒂。”

&ep;&ep;元蘅将窗子再次合好,转身看向漱玉:“欠人家一个人情,还是要当面谢。”

&ep;&ep;***

&ep;&ep;还不到辰时,天光流动之间雾霭沉沉。

&ep;&ep;大概是昨日下过一场暴雨的缘故,衍江的水又上涨了不少,带着浑浊的江水奔涌流淌而去。

&ep;&ep;闻澈带来的俞州军马就驻扎在衍江边上,此刻也一派沉寂。只有火头营燃着炊烟,在忙碌将士们的饭食。

&ep;&ep;帅帐内没有什么动静,守卫之人不敢贸然出声搅扰。

&ep;&ep;但是外面求见的人他也得罪不起,便只得硬着头皮传话:“殿下?元氏长女求见。”

&ep;&ep;帐中静了许久,才传出生硬又冰冷的声音,还带着不容商量的口吻:“让她等着。”

&ep;&ep;守卫头一回见他家殿下这般态度,便也知来访这位不受欢迎,只好称是,又一路小跑了回去。之后便颇为为难地对元蘅开了口:“元姑娘,昨日一战,我们殿下辛苦,此时恐还未起身。”

&ep;&ep;是闻澈不想见她,守卫的话都点到这份上了,再不明白就显得元蘅不知趣。

&ep;&ep;若非当年元成晖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