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师中和嵬名安惠、仁多保忠互相谈判时,蔡卞带领着大理使团来到了东京城。在来的路上,蔡卞又收到了两本册子,讲的都是大理国内杨氏、高氏、段氏之间的恩怨纠葛,蔡卞基本可以断定,此人是杨氏遗族,在大理还颇有地位,否则不可能混进使团之中。
蔡卞想着,他一定是想借大宋之手,复兴杨氏,既然他已经来到东京,迟早是会和自己谈谈的,等着就是了。
垂拱殿,赵佶正在和诸位宰执们商量大理入贡之事,大理虽然一直被大宋拒绝,但是对于大理在西南的地位,大宋君臣还是很有认知的。而且赵佶刚刚即位,就有大国前来求封,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
赵佶说道:“诸位,大理求封,其心甚诚,先帝时就已多次遣使而今更是遣其国主之子还有国相亲族亲自前来,贡献颇丰,不能让远来之人失望啊!”
赵佶对于大理还是比较重视的,一来是想要与大理联合,取得交趾,二就是大理出产战马,虽然不如青唐的战马好,但是仍旧是大宋国内第一等的战马,不管是配给骑兵用作乘马,还是给炮兵作拖曳火炮的驮马,都是极好的。
但是诸位宰执还是有些犹豫,而且如何接待大理使者,成了现今政事堂讨论的要点。首先就是使团的居住问题,汴梁城内,建有四所重要的大型宾馆,其中专门接待北方契丹使者的叫“班荆馆”和“都亭驿”,接待西北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使臣的叫“来远驿”(都亭西驿),接待更远的今新疆地区和中亚来宾的叫“怀远驿”。这些高级宾馆,设备豪华,有时在此举行国宴,宴请各国使臣和朝内大臣。
大理使者居住在哪里,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因为大宋没有为从南方来的藩属国或者大理建造的驿馆,因为大理并不在大宋的藩属国内,南方的各国一般都比较小,派遣的使团规模也不大,一般各处挤挤就行。但是大理此次使团规模庞大,光马匹就携带了一千多匹,还有大象等物,不可能和以前一样。
章惇说道:“按旧制,都亭以待大辽,都亭西驿以待西蕃、阿黎、于阗、新罗、劝海,怀远以待交趾,同文以待青唐、髙丽。大理与交趾相近,不若就是怀远驿接待大理使团。”
赵佶并不这么认为,一来是交趾和大理的地位并不相等,在赵佶心目中,大理和西夏是一个级别的,交趾还不如西夏呢,用怀远驿来接待大理使团,似乎有些不太妥当。在赵佶心目中,都亭西驿比较合适的。都亭西驿由东京上源西驿改之。在东京惠宁西坊,右掖门外宝相寺(大佛寺)东,相对都城。初待河西蕃部诸贡使,后成为待西蕃、阿黎、于阗、新罗、劝海使之所。西夏立国后,成为待西夏使之馆驿。
都亭西驿的具体位置在东京大内西、右掖门外,相寺(俗作大佛寺)东,相对宫城。在开封城内,馆驿设施也是相对不错的。
故而赵佶决定让大理使团入住都亭西驿,一应标准按照西夏使节接待。
同时指定馆伴使,韩忠彦说道:”既然蔡寺卿一路陪伴,不若就让蔡寺卿为馆伴使,彼此熟悉,也好办事。“赵佶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不过蔡卞一个大理寺卿,充任馆伴使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赵佶于是说道:“那就加蔡卞礼部侍郎,充馆伴使。”
蔡卞带着浩浩荡荡的大理使团一路来到开封府,使团的诸人已经被大宋的富庶广大所震惊了,光是一个成都府就令他们眼花缭乱,听说大宋的都城开封府比之成都府更加广大。
当他们来到东京城外的时候,已经被东京城墙的高大所惊叹了,虽然之前回去的使者都像他们描述过东京的广大雄伟,但是自己亲眼得见,又是另一番场景了。
大宋在后周开封外城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次修葺和增筑[,扩建了皇城,并完善了三重城墙防御体系的建设,城体系夯土版筑,皇城墙则再用砖砌外壳。大宋东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外城墙建设瓮城的内地城市,此前瓮城仅应用于边境。此外,以砖包砌城墙外壳、在皇城城墙设置角楼、水门外增设拐子城等都是开封的首创。
故而大宋东京号称内外三城,四水贯都,城外的护城河最深达4丈,宽十二丈,在护城河以里,是宽八尺,高一丈的羊马墙,羊马墙后二十丈外,才是开封府的外城墙,可以说这座城墙堪称当世坚城了。城墙高耸巍峨,是为弥补平原地貌防守劣势的必要举措,也是大宋都城人力物力充足的体现。宋东京建设时期李清臣所记“基阔五丈九尺,高四丈,而埤堄七尺”,可知城墙之尺度。墙身由夯土版筑而成。城墙上设有战棚、军械库等设施,使守城士兵得以应对突发战况。
不光是巍峨的城墙令大理使节们惊叹,东京城外驻扎的大宋禁军才令使节们感到害怕。大宋一直秉持着以兵为险的防御策略,以弥补平原城市城防方面的弱势。因其都城的地位,以及大宋自宋太祖以来对禁军的高度重视,宋东京素有宿重兵于京师,以消四方不轨之气的传统。
皇城内东北角设军营直接从内部护卫皇城,皇城外拱宸门北面、皇城西华门之外的内城西北角设大量军营以保卫皇城,皇城西南面和南面的踊路街军营和清卫军营负责护卫皇城、奉景灵宫等相关设施;新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