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ep;&ep;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ep;&ep;此一计,耳熟能详。
&ep;&ep;比如人家店铺着火了,你去抢人家东西。
&ep;&ep;比如人家货车翻车了,你去趁乱,抢别人的货物,这就叫趁火打劫。
&ep;&ep;那么,放在军事中,趁火打劫是什么意思呢。
&ep;&ep;就是,比如突然下暴雨,敌军营寨被雨泡塌了。
&ep;&ep;我军趁势攻击。
&ep;&ep;敌军若是不甚军中走火,营寨全被烧了,也正好趁火打劫。
&ep;&ep;若是敌军军中恰好爆发了瘟疫,也是趁火打劫的时机。
&ep;&ep;若是敌军主将突然病死,更是趁火打劫的时机。
&ep;&ep;那么,在历史上,趁火打劫的真实案例,又有哪些呢。
&ep;&ep;一个经典案例是,勾践复国。
&ep;&ep;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国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不敌吴国,越王勾践被留押在吴国,成为奴隶。
&ep;&ep;但是勾践立志复国,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了越国。回国之后,勾践表面依然臣服吴国,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几年后越国实力慢慢强大起来,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假象迷惑,不把勾践放在眼里。
&ep;&ep;吴王阖闾重用奸臣,杀了一代忠臣伍子胥,四处征战,搞得民穷财尽。
&ep;&ep;终于,变局来了,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越王勾践等到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争夺盟主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此时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杀了吴国太子。几年后勾践再次攻打吴国,吴国不敌,夫差自杀。勾践的胜利,正是趁火打劫,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ep;&ep;还有,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军打的死去活来,关外鞑子入关,这也是趁火打劫。
&ep;&ep;三十六计,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ep;&ep;历史上,声东击西的案例有哪些呢。
&ep;&ep;比如,楚汉之争之时,韩信破魏之战。
&ep;&ep;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现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ep;&ep;又比如,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之举。
&ep;&ep;郑成功率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欲收复交趾,但要占领交趾,必须先攻下赤嵌城。
&ep;&ep;郑成功首先派出部分战舰,装作从南航道进攻,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进攻北航道,乘海水涨潮时机登上鹿耳门,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ep;&ep;再比如,汉末,官渡之战。
&ep;&ep;官渡之战时,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假装要北渡。袁绍分兵西应,曹操挥师东袭,斩袁绍大将颜良,杀文丑,大败袁军。
&ep;&ep;三十六计的第二个大部分,孙膑谓之,敌战计。
&ep;&ep;敌战计第一计,同时又是整个三十六计的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ep;&ep;无中生有之法,冷兵器时代可太多了,比如,我用假人摆在军营里,我营中无人,但是诈做我营中有人,这便是无中生有。
&ep;&ep;历史上,有无中生有的真实战例吗,答案是有的,而且相当精彩。
&ep;&ep;安史之乱是最著名的无中生有的战役主角是张巡。
&ep;&ep;战例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之时。
&ep;&ep;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
&ep;&ep;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
&ep;&ep;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
&ep;&ep;无有箭只,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
&ep;&ep;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
&ep;&ep;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