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库房照钞银每两收银一钱;
&ep;&ep;算房照钞银每两收银二分。
&ep;&ep;在中国采购货物,想要离港,要交纳:
&ep;&ep;管事家人收验舱放关礼银四十八两,小包四两;
&ep;&ep;库房收礼银一百二十两,贴写二十四两,小包四两;
&ep;&ep;稿房收礼银一百一十二两,贴写二十四小两,小包二两;
&ep;&ep;稿房收领牌银一两,小包二钱;
&ep;&ep;承发房收礼银四十两,小包一两四钱四分;
&ep;&ep;单房收礼银二十四两,贴写八两,小包一两;
&ep;&ep;船房收礼银二十四两,贴写八两,小包一两;
&ep;&ep;票房收礼银二十四两,贴写六两,小包一两;
&ep;&ep;算房收礼银一两,小包五钱;
&ep;&ep;柬房收礼银十六两,贴写一两五钱,小包七钱二分;
&ep;&ep;签押官收礼银四两,小包二钱;
&ep;&ep;押船家人收银八两;
&ep;&ep;总巡馆水手收银一两;
&ep;&ep;虎门口收银五两,小包一两三钱二分;
&ep;&ep;东炮台口收银二两八钱八分,小包七钱二分;
&ep;&ep;西炮台口收银二两八钱八分,小包七钱二分;
&ep;&ep;黄埔口收银五两,小包七钱二分。(《新柱等奏各关口规礼名色请删改载于则例内折》,见《史料旬刊》)
&ep;&ep;这张清单是新柱简单调查后所列,而实际所收的,远比这些还要多。
&ep;&ep;广州海关之所以可以如此明目张胆地勒索外商,原因很简单,一是他们有垄断权,外商必须通过广州一地进行贸易。二是外商没有申诉权。中国政府规定外商不得直接与中国政府发生关系,只能通过十三行代转,这实际上就取消了外国人反映问题的权力。
&ep;&ep;数十年来,英国一直在想办法突破十三行的控制。
&ep;&ep;事实上,前两年,一贯敢于冒险的英国人曾经尝试过到中国别的地方开展贸易。
&ep;&ep;康熙年间,大清王朝结束海禁,开放对外贸易,在广州黄埔、福建厦门、浙江宁波和江苏云台山设立了四个外贸口岸。不过,外国人还是按明末惯例,只在广州贸易。宁波等港口作为开放港之一,很少有外国商船登陆的纪录,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实在受不了广州海关和十三行的种种限制克扣,壮着胆子,北上宁波直接采购茶叶和丝绸。
&ep;&ep;多年没见到外国人的宁波官员和商人对洪仁辉等人很热情,采购进行得很顺利。“洪仁辉船长和他的水手们抵达宁波,并受到热烈欢迎。回国时,洪仁辉船长带回了满舱的中国货物。”在宁波采购的茶叶比在广州买到的要便宜很多,而且船上的英国货在宁波也很受欢迎。在这个成功的开始后,英国商人来宁波越来越频繁。
&ep;&ep;然而两年过后,风云突变。“在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当他(洪仁辉)再次到达宁波时,中国人先让他等着,然后没收了他半船的货物,并不做任何解释就收缴了船上的所有火炮。”(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ep;&ep;原来,频繁到达的英国船只让地方官很不安。他们上报了皇帝。
&ep;&ep;乾隆皇帝立刻警惕起来。
&ep;&ep;乾隆皇帝治理天下的秘诀就是收紧缰绳,强化控制。在他眼里,任何民间的自发性和主动性都是危险的。整个社会的每一个分子,都要归拢到政权的罗网之内。大清王朝的千秋万代,固若金汤,是他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虽然重新启用宁波等港口,会给浙江经济带来推动,但是却给帝国的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多开一个通商口岸,就让百姓多了一个里通外国的窗口。所以经过权衡,皇帝向地方官员下达谕旨:
&ep;&ep;向来洋船进口,俱由广东之澳门等处,其至浙江之宁波者甚少……于此复又多一市场,恐积久留居内者益众。海滨要地,殊非防微杜渐之道……盖本地牙行及通事人等,因夷商入口得从中取利,往往有私为招致者。此辈因缘觅利无有已时;即巡逻兵役人等,亦乐于夷船进口抽肥获利。在此时固不过小人逐利之常,然不加禁止,诚恐别滋事端,尤当时加体察。(《清高宗实录》)
&ep;&ep;皇帝发出谕旨,规定对外贸易依旧只能在广州进行。
&ep;&ep;刚刚从直接贸易中尝到甜头的英国人却不想再回头,对于英国人来说,这个好不容易取得的突破对他们实在太重要了。
&ep;&ep;1733年,也就是乾隆即位的前两年,英国人发明了飞梭,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64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九年,英国人又发明了新式纺车,纺织业异军突起,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