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样吃完药会没问题吗?当然有问题,这次之后他这辈子可能就算废了,可现在乌宇治还有别的选择吗?很明显,他没有。不对啊,特么的,居然还有壮阳的,因为现场已经有女观众在尖叫……

“这是生死决斗,不是表演,决斗官肯定拿了乌家的好处,或者买了乌宇治赢,这偏袒得太过明显了,都不知道遮掩一下,这是把观众都当傻子吗?”

“拉倒吧,打个比方,我要是拿着一个先天至宝级别的法宝,上来就突突突,连还手的机会都不给人家,你们会怎么想?大家还怎么玩?我知道了,你肯定买了那小子赢,这才处处替他说话。”

“屁股决定脑袋,没办法,明知道决斗官这么裁决不公平,可我们毕竟买了乌宇治赢啊,这要是输了,回到家可不是跪搓衣板那么简单了,老子的第三条腿可能会被拧下来。”

决斗场外的众人叽叽喳喳争论不休,万兰奇和万家姐妹等人已经快要出离愤怒了,可又有什么办法,人家有钱有势,不服你去咬人家啊?

对此,萧逸轩基本无感,与自己这个现代智人玩以势压人,呵呵,狂妄自大、建瓴高屋、独断专行、狗仗人势、推波助澜、居高临下、武断乡曲、飞扬跋扈、狐假虎威、下阪走丸、为非作歹、横行霸道、仗势欺人……哪个故事的背后不是老祖宗的智慧?哪一个不是老祖宗们玩剩下的?

纵观诸夏历史上,这种例子可谓不胜枚举,明朝初年的胡惟庸案、蓝玉案都与此有关。

朱元璋出身贫民,曾入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到建立了大明政权,戎马征战十几年。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一批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朱元璋称帝后就把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了大官。他们以李善长、胡惟庸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

胡惟庸当了丞相后,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他竟敢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径自处理,对不利自己的奏折隐匿不报;他还时常不奏报朱元璋,独断专行官员的生杀、升黜大事。他还在朝廷中不断培植私人势力,并拉拢军界,于是他的门下出现了一个文臣武将齐集的小集团,朱元璋对此深感不安,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牵连不断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着名儒臣、文学家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10年之久,前后被灭的王公贵族有几十家,被杀的有共3万多人。

作为一代名将,开国功臣的蓝玉,为人桀骜不驯。他是常遇春的内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又是太子朱标的妃子,所以蓝玉就和太子有了亲戚关系。他极为关心东宫的权力之争,曾提醒朱标要防着燕王朱棣,说朱棣不是一般人,善于收买人心,早晚会造反的,甚至有相士说朱棣有帝王之气,同时叮嘱朱标切不可传扬出去。

天性仁慈的朱标根本不信,还是把蓝玉的话告诉了朱棣。等到太子病死,朱棣借入朝奏事,对朱元璋说:“在朝诸公侯,恣意妄为,将来恐怕尾大不掉。”虽未明示指蓝玉,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指的是谁。

可惜这位蓝将军还是我行我素,一点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他在战场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非常有谋略。可是离开战场的蓝玉却成了一介莽夫。他在战争结束的归途中,干了颇让人不齿之事,他用暴力霸占了前朝皇帝的老婆,结果令这位妃子羞愤自杀。

此事令朱元璋十分恼怒,但考虑到他战功赫赫,暂未追究。而蓝玉却以为这是默许了他的行为,变得更加放肆起来。当他途经喜峰关口时,因为是黑夜,守城官员休息了,他尽命士兵强行攻入城门,还摆出一副洋洋自得的作死样子。

蓝玉还纵容家奴侵占农田,当御史对其家奴的行为进行质问时,蓝玉更是飞扬跋扈的驱逐御史。诸如此类不靠谱的事,让朱元璋非常恼怒,本打算封蓝玉为梁国公,为了警告他,改为凉国公,可见朱元璋对其心寒之意。

他征西归来,本以为皇上会封他为太子太师,可却封他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满地大喊:“难道我就做不了太子太师吗?”闹腾得让朱元璋对他更为不满。以后对他的所有奏事,一件不批。

蓝玉并不是傻子,他也感觉到了朱元璋对他的杀意。一次,他看见朱元璋的乘车远远经过,便指着说:“那个乘车的人已经怀疑我了。”锦衣卫听到这话,立刻报告蓝玉谋反,正愁找不到借口的朱元璋,立即下令将其拿下,并亲自审问,再交由刑部。洪武二十六年,蓝玉以谋反罪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

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再强的个人实力,背后再大的靠山,如果不知进退,不知高低,那就是不知死活,最后都得尘归尘,土归土。

对于决斗官的裁决,这一次萧逸轩居然没有提出异议,而是很配合地将“金属扫把”收入纳物法宝。

在现实中萧逸轩还没有正经地打磨过体魄,已经测试过武器的概念,这一次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