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黑姑的家西倚西泉山脚下,背靠竖旗山,东临鸡龙河畔,往西不远便是绵延起伏的望海楼山套,有竹子涧、石府涧、道爷涧,风魔口,南北寨子,东崖子,和尚山、东西刘山、大顶子,二顶子等山头和山涧。待到八月中秋,天高云淡,空气清净之时,于早上日出之前登上大顶子顶峰,往东远眺,不一会儿就能看见东方百里之外大海上升起的一轮红日,一时间海面上红光漫天,水波粼粼,让人心旷神怡,无限向往。这就是这一片山套叫“望海楼”名字的由来。

从西泉山往北,漫过竖旗山,沿鸡龙河往上二十里处有两座海拔比较高的山脉,一座叫马鬐山,一座叫大崮子山。传说这两座山是当年秦始皇用赶山鞭赶山填海时赶来的。在被赶的路上,这两座旗鼓相当的山爷就较着劲一路互相蹭来蹭去,彼此不服气。鸡龙河上游原是一片洼地,雨水一多,一脚踩下去,就会脚拔出来了,鞋却没出来。于是当地人便管这片地界叫涝坡。这二位山爷走到这里时,加上远路长途奔波的疲惫,一下子就陷进这涝洼地里,再也没拔出来。虽然地势涝洼,但也总算安顿下来了。一座在东,一座在西,中间只隔着一个山涧样的空隙。大崮子山在东,正好把着鸡龙河的源头,向下游源源不断供给着潺潺溪水,让鸡龙河两岸的百姓安居乐业,物阜粮丰。而在西的马鬐山则一下子把正常流淌的浔河给拦腰斩断了,如一座石坝堵住了河水的去路。当时恰逢汛期,河水突涨,一夜数十里良田和村庄被淹没,湍急的河水漫过马鬐山膀肆意地散落着,怎奈上游水量太大,水位不断地往上增长,一直没到马鬐山顶峰,上游漂来的浮柴纷纷挂在山顶的石峰上,东边的大崮子山实在看不下去了,先是厉声训斥,之后就大骂起来,你个没良心的,祸害百姓的畜生。大崮子山愤怒了,见劝说无用,就动起手来。于是,伸手就向马鬐山的胸口抓去,马鬐山本能地往后躲闪着,那知大崮子的手没抓住马鬐山的胸脯,就顺势滑下来,却一把抓住了马鬐山裆部的雀仔,在马鬐山往后闪的同时,大崮子山手里的雀仔也与马鬐山分了家,被大崮子一把撂在前面的小土岭上,后来便成了雀山。

受伤的马鬐山这才将伸向西北的腿挪动了一下,闪出了一里宽的空档来,洪水便如脱缰的野马先在前面的小山岭打了一个漩涡,接着便顺势向下游冲去,数辈生活在下游安居乐业的黎民百姓对洪水的突如其来,没有丝毫防备,人和家园在瞬间中就没了踪影……

之后,打漩涡的地方就成了常年不断水的“渊子”,那水则是青幽幽的不见水底,很是瘆人。据说,东家吴爱发的那群水牛来渊子里洗澡,本来是十一头,下午出水后往家里撵的时候却是十二头了。那年吴爱发家里修围墙,工匠多了要管饭,家里没有那么多碟子和碗,于是就来到渊子边上祷告,要借些碟子碗用。没过多久,一抬筐碟子碗就出现在水沿上。后来,周围村里的人们都知道了,谁家遇到红白喜丧事都来借碟子碗用,渊子也都是有求必应。再后来,有的人借了,不讲信用,就不来还了。这家看见那家借了不还,自己家借了也不还。渐渐地,来渊子借碟子碗的都是有借无回了。再后来,再来渊子借碟子碗的,就不灵验了。

马鬐山则被三面水面包围着,每年汛期都要遭受洪水的侵袭,山根的石头便白一块黄一块的,像起了脚气一样长着藓苔。而山顶上那块三十多米高巨石上面的凹坑里积满了淤泥,来年开春的时候,却长出了一簇芦苇,从远处望去,极像迎风飞舞的马鬃,也像丹顶鹤头顶上的那撮羽毛,堪称一大奇观。当地的老者讲解说,这是水母对马鬐山的惩罚,你再高,也没有水高,水中的芦苇照样长在你头顶上……

这场灾难过后,大家对马鬐山的所作所为都深恶痛绝。而马鬐山却不以为然,在暗中较着劲儿继续和大崮子山斗气。于是,这两位山爷便如善斗的公鸡一样再接再厉地决斗着。那时他们都在为自己长高,于是,马鬐山就和大崮子比长高。为了公平,他们便约定白天长高,晚上休息,补充体力。双方击掌为约。大崮子山在落地的时候占的地势比涝洼地的马鬐山高,所以就按他俩的约定,白天长高,晚上休息补充精力。而马鬐山却不遵守诺言,晚上在大崮子山熟睡后,就开始继续长高。待到性情刚直的大崮子山发现之后,便怒发冲冠,暴骂马鬐山的卑鄙无耻,十足的小人。一怒之下气破了肚子,肠子便咕咕隆隆隆地成了三个崮子,之后就有了二崮子、三崮子、四崮子山脉。这样,马鬐山虽然立足在低洼地带,但在海拔高度上远远超过了大崮子山。也许是突击拨高的缘故,山内陡急峰险,于是就有了七十二道鹰愁涧,钻天鹞鹰飞三天;八十一座擎天峰,峰峰高耸触着天;万丈悬崖如刀削,猿猴攀登也胆寒;千仞绝壁倒卷帘,神仙见了也犯难等险峰。而大崮子山随然比不上马鬐山的险要,也有九弯十八拐的扑朔迷离和奇峰险要。

黑姑放羊的地点一般都选在离家较近的望海楼山脉,只有到了冬天草少的季节才沿鸡龙河而上,到大崮子山和马鬐山去。那里山高涧深,寒冷的北风被挡在了山外,只要有太阳,向阳的山涧都会暖洋洋的,待上一整天都不想出来。

出了圈的羊群如白云样飘在了弯弯的山道上,许是为了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