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再生于明初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刘璎再次来到北竿岛,此来是为了两件事,其一,商船队再次出海,其二是造火炮。
这一次船队走大陆的沿海航路,刘璎嘱咐展七雄小心躲避战乱,遇事不要逞强,不要留后患。
刘璎问:“这一次你们要给山东的商铺带货,吴志友给准备好了吗?”
为了取的菱镁石,在山东城阳(就是青岛)有一间商铺,它的货物需要不断的补充,这件事归吴志友管。
展七雄:“吴总管都送来了,他还交代说,回来的时候带一些菱镁石。”
刘璎说:“这一次去高丽还要办一件事。我听说高丽的铁矿石品质很好,可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此你带上一个懂矿石的工匠,让他设法打探清楚。是不是确实有好矿,矿在那里,最好能带回铁矿石的样品。不过还要嘱咐你一句,这件事不十分好办,因为要看高丽国的冶铁业的情况,如果他们很落后,就有可能问不到什么。所以如果毫无消息,你也不要责怪任何人。”
刘璎推说是传闻,实际上是现代的知识,朝鲜出产的矿石品位不错。现代里朝鲜很艰难,他们出口的东西有限,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铁矿石。对此,现代人都是知道的。
但是,展七雄去的是高丽国的南方,而优质铁矿在北方,所以这个任务有难度,除非高丽已经开发了那里的铁矿,并且有一定的名气,否则很可能无功而返。
他知道展七雄脾气不好,因此事先警告,否则在外面容易出事。
展七雄:“是,您的话我记下了。大少爷,如果高丽却有好的矿石,您是不是打算在那边开矿场啊?”
刘璎:“这个嘛。。。。。。以后再说吧。”
在另外一个国家办实业是有风险的,并且需要与当地官府拉关系。把矿石买回来是最妥稳的,因为海运的成本很低,其他的运输方式就不行了。
刘璎又问:“在那里找通事方便吗?”
通事就是翻译。
展七雄说:“那边汉人不少,找个通事很容易。这一次我们还是去全州,那里已经有些熟人了,好办事情。”
刘璎:“前两次出海回来都听你说一些见闻,可见你说用心的。你不如做书面的记录,记下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有用的消息。回来后这些记录都存档,以后是有用的。”
展七雄:“大少爷您知道的,我认字也会写,但是不会写文章啊?”
刘璎:“没关系,不是让你写文章,见到什么就记下来,就像说话一样,能看懂就行,回来交给我,我重写一遍不就行啦。”
古代可是没有白话文,写在书面上的都是文言,所以展七雄很为难。
举个例子:司马迁写的史记,陈涉世家,开头有几句话,说的是陈涉给别人当佣工干活的时候与同伴们的对话。
这些人都是最底层的穷苦人,肯定是文盲,说话哪能出口成章呢?可是你看司马迁是怎么写的?
陈涉说:“苟富贵,勿相忘。”他的同伴笑着回答:“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一下:
陈涉说:“将来谁发达了不要忘了穷哥们儿。”他的同伴笑着回答:“都混的卖苦力的份上了,哪儿来的富贵?”陈涉叹息说:“唉,小家雀儿那里知道大雁的远大志向呢?”
这几句话是非常有名的,读书人基本都知道。
按道理说,记录历史应该是原话,陈涉这伙人都是文盲,不可能说这样的话。可是古代的书面文字就是这样的,绝对没有白话文,刘璎也不能改变此时的文风。
知道了这个道理也就懂得了展七雄为何为难了。
。。。。。。
刘璎问:“高丽国的粮食容易收购吗?”
展七雄答道:“我们上次去的是全州,那里是高丽国的产粮地区,这几年都没有灾害,粮食很多,也便宜,很容易收购。最多的是稻米,其他的还有小麦、高粱、谷子、大豆。”
刘璎:“那就好,买进的货还是以粮食为主。回程路过山东的时候,在那里留下一批粮食。山东城阳铺子掌柜的是谁?”
展七雄:“城阳商铺掌柜的叫陆文利,是今年才调过去的。”
刘璎:“哦,这名字好像听说过。你们去的时候就告诉他,让他准备粮仓,增加人手,开一个粮店,主要是对粮食商贩批发出售。”
刘璎这是要输入粮食了,在山东这个口岸输入粮食就可以缓解北方的粮荒,也会影响到北方的粮价。
由于战乱,并且主要战场就在全国的粮仓江浙地区,所以全国普遍缺粮,粮价暴涨。在江浙一带还好,一石稻米的价钱也超过一两五钱了,北方已经有突破二两的了。
注:正常的价格应该在七钱银上下。
白银的基本单位是两。是16两1斤的两,1两等于10钱,1钱等于10分。
展七雄说:“城阳的铺子是买了一块地自己盖的房子,地皮有十亩,很宽绰,足够建粮仓的。”
这个铺子是展七雄经手建的,所以他很清楚。
粮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