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战斗结束之后,齐国的士兵已经大规模的溃败,不过对于齐国而言比较幸运的一点是,在战斗发生的这种地形之上,项羽的骑兵部队很难完发挥出来,因此想要去追击齐国的士兵也是有一定的困难性的。
齐国的士兵在撤退的时候更多的都是相对而言比较分散着的进行撤退,这样的话项羽的部队也就不太好对他们进行更远的追击了。
不过实际上项羽本来就不是很喜欢去追击敌人,他往往都会在取得了一场大胜之后适度的对敌人进行追击,并不会说一下子就对这些敌人进行赶尽杀绝,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项羽觉得没有这么做的必要吧。
对于项羽而言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追击那些已经溃不成军的敌人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收益选项,因为他自己内心对于自己和自己手下的士兵的战斗力有着绝对的把握,因此在他看来即使是放掉了这些敌人也不会对自己今后的战斗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项羽反而觉得自己所放掉的这些士兵会因为之前在与项羽的战斗之中的惨败而对于项羽有一种巨大的心理恐惧,等到以后他们即使重新整备成军,也会在面对项羽的时候有着心理上的巨大劣势。
这种情况之前在项羽率军解除陈县危机的时候出现过,当时围攻陈县的秦军士兵数量远远超过了项羽的部队数量,在第一场遭遇战之中项羽将秦军彻底的击溃了。
一开始的时候项羽只是将围攻陈县的一个方向的秦军给打败了,但是这些溃逃的秦军士兵因为对于项羽过于恐惧,所以他们的情绪在溃逃的过程之中对另外两个方向的围攻陈县的秦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因此也导致了后来有一个方向的秦军将领竟然直接未战先逃。
即便是留下来选择继续战斗的那些秦军士兵,在面对项羽的部队的时候也从一开始就处于士气上的巨大劣势之中,真正打起战来了,自然也就很快的溃败了。
所以说真正的战场之上士兵的气势与士气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其实也是项羽不愿意率领过多士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如果士兵的数量比较少,那么他就可以尽可能的选择比较精锐的士兵进行战斗。
要知道同一时间里边所能够为一支部队所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项羽带着一些战斗力并不强的士兵出征,这些士兵不但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以及需要更多的武器装备,那些战斗力不强的士兵在面对战斗的时候往往也会成为拖后腿的存在。
项羽的士兵数量尽管看起来不多,但是这些士兵都知道自己身边的战友是值得信任的强者,因此他们的士气和自信心一开始就比较强,同时他们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粮食和武器装备的保障,这让他们在战斗的时候就能够拥有更多的保障。
另外对于这些士兵而言,他们是很渴望能够在战场之上取得辉煌的战绩的,那样他们就有机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荣耀与实际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之下往往士兵数量少一点反而会更好更容易激发出他们的某种英雄主义的情节。
不管怎么说项羽的精兵路线在实际的的战争过程之中是相当成功的,事实也证明了士兵的数量并不能够决定一支部队的真正战斗力。
一小股精锐部队是要比一大群乌合之众厉害很多很多的,在人类的战争历史之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这儿我就不做太多的举例了。
项羽看着那些疯狂溃败之中的齐国士兵,他知道经过这一战之后临淄郡的齐国士兵战斗意志肯定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需要做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将临淄郡给拿下,至于随后齐国是选择投降还是退回到胶东郡里边,那就要看齐国自己的选择了。
然而就在项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的时候,有一个坏消息却传到了他的耳中,原来是龙且从关中那边给项羽所发来的加急书信,信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匈奴人似乎正准备对西域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入侵,龙且倾向于认为这是冒顿单于的主力部队。
毕竟此时的匈奴人还是比较难以越过北面的长城的,所以他们肯定会将主要的扩张路线放在西域地区,一旦匈奴人控制了西域地区,那么其对于关中的威胁就会一下子增加很多。
龙且来信的目的就是想问问项羽是否选择这个时候主动出击去迎战匈奴人,毕竟之前他们在西域诸国之中所留下来的士兵数量似乎并不足以去抵抗来自于匈奴人的大规模入侵。
即便匈奴人并不会派出所有的主力来进攻西域,但是匈奴人的骑兵很擅长迂回作战,这就让项羽他们的部队不得不选择分散在西域诸国之中,这让他们的战斗力没有办法成型,在面对匈奴人的时候时时刻刻都会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之中。
当然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人家匈奴人的部队大部分都是以骑兵为主,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比较好,在对抗步兵的时候有着很不错的战斗力,能够掌握战斗的主动权,可以说骑兵在正面的交战之中是非常有用的。
但是骑兵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