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樗里疾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说道:“大王,您要免除栎阳、云阳、谷口这些受到洪涝灾害的地方一年的赋税,开仓放粮,这个没问题。但是绝不能以工代赈,筑堤修桥啊!”

“严君,这是为何?”

秦王荡不怒自威,沉声道:“筑堤修桥,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利在千秋。这一次全国各地发生的洪涝灾害,致使我秦国死亡万余人,灾民不可计数!若不是当地的守令都恪尽职守,全力救灾,不知道会死伤多少人。”

“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似这样的洪涝灾害我秦国已经不是第一回了,只是没有引起我等君臣的重视,每一次都是简单的抢救赈灾,开仓放粮就了事了。”

“你们知道每一次旱灾或者洪涝咱们秦国的损失有多大吗?触目惊心!洪涝之害,在于过去的堤坝已经年久失修,河流改道,咱们要从根本上杜绝洪涝,筑堤势在必行!”

闻言,樗里疾苦笑着道:“大王,臣知道你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你知道筑堤修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家连年征战,伐战伐交,都需要巨大的财力!”

“此前的丹阳、蓝田之战,几乎耗费了先王十年积攒的国力,自大王继位以来,平蜀乱,疏通河道,这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现在国库空虚,哪里还有多余的财力去筑堤修桥?”

“……”

樗里疾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没钱!

就算是以工代赈,灾民负责修筑堤坝,建造桥梁,需要材料不是?

材料从哪里来?

要从各地搬运,从商贾的手里购买,没钱别人是不会卖的你的。

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

“这……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筹措到资金筑堤修桥了吗?”秦王荡傻眼了。

群臣都表示无计可施。

秦王荡想要博取一个好的名声,想要政绩,想要在臣民中树立自己的威望,但这都不干群臣的事情,大家只想着怎么做好自己的事情。

尸位素餐,尸位素餐!

沉默了好久,还是相国张仪站出来说道:“大王,臣倒是有一个主意。”

“请讲。”

“大王欲筹措资金,其实并不难。大王可以令臣民捐献财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想要筑堤修桥,绝非难事!”

好主意!秦王荡的眼中那是异彩连连的。

但张仪提出这么一个“馊主意”,可犯了众怒,群臣都对他怒目而视,咬牙切齿的,恨不能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啊!

“咳咳!”秦王荡假意咳嗽了一声,说道:“相国此言大善!寡人听说,当年在孝公之时,为了贿赂魏国,麻痹魏国,自国君以下,包括孝公在内,臣民都或多或少地捐献了自己的财物,甚至公子虔当年连自己心爱的天月剑都捐献出去了!”

“现在虽说不是国难当头,但是筑堤修桥,乃是我大秦的百年大计,不容小觑。这样吧,寡人为国君,愿意捐献金五千两,帛二百,前些日子越国的贺礼大白珍珠、玉圭,寡人都捐献出去!”

嚯!

没想到秦王荡竟然这么大的手笔,不过他的手笔都那么大,群臣都不好藏着掖着。

秦王荡又道:“诸卿,你们回去好好想想,自己应该捐献多少的财物吧。自寡人以下,后妃、公卿大夫、各地守令、各级将士、各地百姓,无论出身,无论老弱妇孺,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捐献财物。多多益善!”

秦王荡在最后又再加上了“多多益善”四字,可想而知,他们这些公卿大夫不充当冤大头是不可能的了!

而对于让自己这般大出血的张仪,群臣更是恨之入骨!

而秦王荡回到后宫之中,诏令一经颁布,宫中的后妃就纷纷捐献出一些财物,意思意思,到了晚上,魏太后就拿着捐献的名单将秦王荡找来。

这个本应该被称之为惠文后的女人,被秦王荡赐尊号“宣太后”,太后之名由此而来。

其实放在原来的历史上,“太后”之称谓始于秦昭襄王之时,《史记》上说: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

由于秦王荡对于芈八子极度轻蔑,或许有一些恐慌的情绪,故而将这个尊号封给自己的母亲。

“荡儿,你看看吧,这是宫中的妃嫔、宫女、内侍、宿卫等人员捐献的财物,折合起来,应该有两甾二十万钱。”

两甾二十万钱?这个不少了,折合黄金,应该有一千镒,足足二万两马蹄金呢!

两甾,又名“秦两甾”,是秦国通行的货币。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但这不是说秦兼并天下以后始铸半两钱。

就秦王荡所知道的,在贵族大夫之间流行的货币是玉、帛、黄金,而在庶民之间流通的,则是钱币、布。

两甾是秦孝公在位时铸造的货币环钱,在记值上,一甾为六铢,两甾为十二铢,也就是半两,也就是半两的异形钱。

两甾直径为2.9到3.2厘米,重7.9克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