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幸好他不是,顾析心底里微泛起了一笑,亦盘腿坐下树底,乌漆的额发柔顺地随风轻扬起,遮住了那一双沉静得幽深过分的眼眸,声音淡淡地道,“云将军这是要以此引我入局中,还是要向我表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诚意?”

云言徵单手支颐,眨了眨眼眸,狡狯地道:“你若不入局中来,又岂知我无诚意;我若无诚意,又岂能顺利地拜师?”

对于她模棱两可的说辞,顾析不置一词,随意地拿起了一卷谍报,飞快的看了起来。他一面看,一面问云言徵一些问题,问题看似五花八门。往往使云言徵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择要回答后,静心细想,才能摸出了他思绪中隐藏的一点脉络,而那些脉络就像是树叶中的细微纹理般互相交错穿插,许多的计算就掺杂在了其中。她梳理了一遍又一遍,渐次地有了些头绪浮现,随着他的问题越来越多,又稍混乱了起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她便要静心地梳理上一遍,算计上一遍。

然而坐在她对面的顾析浑若无事地翻看着手中的记录,只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他便能飞快地将各种脉络分门别类,然后穿插汇总地在脑中形成了一张人物鲜明、派别井然的大网。

相较于顾析,云言徵原本更具有优势,这朝中官员的任命诸事早是烂熟于心,只需翻看零星琐事寻找出各种蛛丝马迹即可。可顾析虽后于她下笔,纸上字迹却俊逸飞扬一气呵成,云言徵执笔于手,转眼只见他妙笔生花,洋洋洒洒地,各种脉络条理清晰分明,各种明线暗线似早熟稔于胸中,完让人无法想象出这是他刚才从各种谍报中预测出来的结果。

云言徵手下再不停顿,也照着自己的猜度,写下了各种的人事脉络和事情发展的趋势。

不时,两人各自歇了手,各执了一张纸。云言徵将卷子递到了顾析所书的纸旁,两厢比对后,她惊诧地发觉了他所书的竟是如此的明晰细致。

浓荫如盖的梨花树下,午后金黄色的阳光穿透过枝桠洒落在席地而坐的两个人身上,淡淡地生出了一层氤氲的光晕来。几乎并肩的乌发白裳,风扬起时,发丝衣袂皆飞扬交错,形成了一幅无比美妙的画面。

云言徵敛眉沉眸,手指轻敲于纸面,心中正细细地推敲着他猜测的各种干系。有时觉得不可能的枝节生长,顾析看出她疑惑后,便在旁边解释上一两句,却是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她再用心琢磨,便觉得隐藏在底下不可见的事,在他点拨下一下子就浮出了水面来,令她惊叹不已。

相较于她那张还算明细的脉络,云言徵惭愧地攥在了手里,微垂的眸中惊疑不定,始终捉摸不透他这样不加掩饰地将才能在她的面前展露了出来,究竟是揣了何种的心思?

顾析留意到她脸上一闪而过的红晕,低垂眼帘,钟灵秀致的目中含了丝笑意。在他所认识的人中,她资质算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其中的脉络干系,她也琢磨出了十之八九,虽有些微细节未能想通,大致方向也是正确的。

云言徵仔细地观研了一番,心中也已有了计较,诚心求教道:“顾兄,以你之见,此番血案的源头起于何处?”

“以你所见?”顾析放松了身体,后靠在梨花树上,声音轻如风地反问,目光却看向了远处的虚无。

她抬眸看了他一眼,无奈地道:“从各种迹象和脉络逆反而溯……最有可能的人都是指向了翊王。”

太子云言珑如今已登基为皇。

二皇子静王云言瑄早在先帝时已封下了藩王,如今更是身在封地蓟州。

三皇子珩王云言瑾因双腿有寒疾留京医治,只封了个闲散王爷,从来不曾理会朝中政事,更从未曾与朝堂中的官员结交。只有如今手掌禁军的震方侯世子楚睿容与其自幼同窗,引之为友。

四公主云言徵就在新皇登基后,便受封为了凤舞长公主。她在先皇之时便已统领着蔚国三分之一军力的九天骑,战事起时,转战于边疆;战事平定时,便常驻京中。

五皇子翊王云言琦因是与皇帝一母同胞,太后不舍其远去千里封地,便求得皇帝留他守在了京城,更在户部谋得职位。身为皇子,即便他与皇帝同胞兄弟也少有和睦,倚仗着太后的疼爱,屡屡与朝中各部官员结党营私。

顾析淡笑了下,慢悠悠地低叹道:“有时候最不可能的人,才是最有可能的人。”微风吹过了地面,发丝微乱地划过他幽深不可度测的眼眸,使人看不清其中的意韵,更得显神秘莫测。白衣如云映衬出了他唇角的笑意,皎洁宛如黯夜姣美的昙花,格外的皎洁分明。

云言徵眸色微凝,此话何意?所指是什么?二皇兄云言瑄、三皇兄云言瑾,还是她云言徵?

“要找出这个人并不难,他身边会有一个道行匪浅的巫师。”他闲闲地抛出了一条线索,并未待云言徵回应,又悠然曼声道:“在这些真伪并存的消息中看来此人很有可能就是翊王,而在别有用心的人眼中未尝不可是珩王与凤舞长公主?”

云言徵蓦然地听到他提了自己的封号,眼角的余光掠过他的脸颊,而后又淡然自若。

“事发前,珩王与凤舞长公主皆不在京畿中,也可以说成是为了避免成为嫌疑之人,借故离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