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过去后,整个齐国的政治中枢,已经由蚂蚁搬家一样,都搬迁到洛阳城来了。
整个邺城,名义上还是齐国的首都,可是……整个齐国,也就只剩下邺城一座城了。”
台下的学生从青春的躁动中慢慢的冷静下来,被高教授的讲解所吸引。
“等高伯逸政变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这一手操作,甚至后人能玩出来的,都寥寥无几。在保持国家平稳的基础上实现政权更替,这是高伯逸能一统天下的最重要武器。”
“迁都洛阳之后,漕运的便利,给新建的楚国注入了活力。之后重修孟津渡,重修风陵渡,重建蒲坂,都是为了打通到关中的补给线。
为之后建立长安新城作准备。而这个时候,南陈的内乱,给楚国提供了平定蜀地叛乱的时间。
公孙氏玩玩刺杀还行,玩政治,他们根本不是高伯逸的对手。杨素领着一支偏师入蜀,很快就平定了公孙氏叛乱。
这个时候,南陈皇帝陈蒨死后的政治危机,也得以解决。他弟弟陈顼成为新皇帝,楚陈之战爆发。
战争过程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有些东西,我们这里要注意一下。”
高教授又翻过几页PPT说道:“楚国在陈国内乱的时候,一直在对陈国进行经济渗透,大肆采买战略物资。
如粮食,布匹,铁器等物。与此同时,注意搜罗陈国的造船工匠,派人入南陈学习陈国的先进造船技术。
所以当战争爆发的时候,陈国人猛然发现江北的船只,居然比自己这边要先进!
无论怎么挣扎,楚国都有后手,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对,守江不守淮,谁也守不住的,韩信来了也不行。”
台下响起一个苍老的声音。
他穿着古朴的长袍,与其他的衣衫格格不入,看起来慈眉善目,很好说话的样子。
大概是学校的某个领导吧。要知道,凡是喜欢谈历史的男人,很多都是高伯逸的粉丝,对那一位伟人的风度,学识,远见,胆魄,还有他把妹的能力,都是深感佩服的。
哪怕后面的朝代,也无人往他身上泼脏水。
因为这个男人,还有他建立的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标杆。可以说后面的有志之士都在膜拜,崇拜,跪拜中追赶。
做得好的叫英雄略同,做不好的叫照猫画虎。
高教授继续说道:“灭掉陈国后,高伯逸下令修建大运河,嗯,就是我们今天还有船通行的那一条。他当时认为如果修建荥阳到幽州那一段,会严重耗费民力,所以未动工。
这一点后世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如果当时修了,或许后面打高句丽就不会那么辛苦。但也有人认为,修大运河劳民伤财也就罢了,而当时幽州人口并不稠密,运河的利用率很低,路段又很长。
类似于我们今天修地铁,最后一站和倒数第二站之间,路线很长又没有人坐。消费比太低了。
后面的历史证明,高伯逸的考量还是有道理的。这一点,我们的课不做探究。”
高教授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后他好像想通了什么事情,直接把教案放入背包里面,根本看也不看了。
“课讲到这里,应该还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毕竟历代都有文人去评述。下面的,我就不按教案讲吧。”
“楚国的第一次转折,就是从大军破高句丽后,返回洛阳献俘开始的。那是高伯逸政变登基后的第十五个年头,他三十七岁。
那一年,贤良淑德,一直在他身后默默平衡世家关系的皇后李氏病逝,长子高承明亦是在同一时期病逝。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据我推测,那一年,应该是高句丽的天花,传到了洛阳。
洛阳当时是天下第一大城,人口百万之巨,天花扩散开来,结局可想而知。
史书上只是说洛阳大疫,崔氏之后得种豆之法,瘟疫乃去。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瘟疫,就是天花。”
高教授顿了一下说道:“据说高伯逸在长子和皇后去世后就一夜白头,然后与当时还未入宫的郑氏密谈了三天后,接郑氏入宫,封为贵妃,也就是你们心心念念的郑娘娘。
随后,史书便没了记载,李延寿没有说高伯逸去了哪里,就好像他人间蒸发了一样。
根据对郑氏墓的考古发现,无数次表示要和高伯逸死同穴的郑氏,是一人下葬的。
相信她写的那些书,你们多半也都看过了。”
“那么,高伯逸是去了哪里呢?”
坐在教室后排的那位老先生笑着问道,终于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
“我不是考古专业的,我也不知道事情到底怎么样。只是,高伯逸的突然失踪,他交代的传位给已故太子的长子高世民,就变得很不稳当了。
而在关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