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正在办公室内看着一份综合报告。
此时已是1945年,虽然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拖着一个还没有结束的“小尾巴”——日本战事,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世界大战差不多可以被视为结束了,正在死撑着的日本根本撑不了多久,日本帝国的败亡注定就在1945年内,再加上日本的国力军力在各列强大国里只是垫底的,此时却承受着国力雄踞世界前三甲的美德中三大强国的联合进攻,日本战事的最终结果是毫无悬念的,日本绝无可能咸鱼翻身,因此,已经没有哪国还把日本战事当回事,自然也没必要为了一个正在垂死挣扎、注定败亡的日本而把国家继续保持着战争状态,因此,别说意大利等国已经开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已经开始享受和平了,就连还在对日本作战着的美德中三国都开始全面裁军、削减军费,因此,各国的“军力巅峰”比如武器产量最大数据都是在1944年。说白了,美国在1943年(顶峰时期)生产了差不多200亿发子弹,在1945年肯定不会开足马力再生产出200亿发子弹了,因为根本没有必要,保持这个产量或继续加大产量完全就是糟蹋钱。
蒋纬国先看的是各大国在1944年的跟国力直接挂钩的诸多数据的统计表,在1944年:
美国GDP约为2700亿美元,其中工业产值约2000亿美元;德国GDP约为800亿美元,其中工业产值约为500亿美元;中国GDP约为500亿美元,其中工业产值约为300亿美元;日本GDP约为100亿美元,其中工业产值约为80亿美元;
美国石油产量2亿多吨,德国石油产量3000多万吨,中国石油产量4000多万吨,日本石油产量约200万吨;——德中两国除本土石油外,还能在附属国(主要是中东国家)境内获得大量石油,数量超过德中两国的本土石油产量,因此,德中两国每年实际上获得的石油总量跟美国石油产量相差不大,将近2亿吨;
美国钢铁产量约1亿吨,德国钢铁产量约4000万吨,中国钢铁产量约3000万吨,日本钢铁产量约500万吨;
美国煤炭产量约11亿吨,德国煤炭产量约9亿吨,中国煤炭产量约6亿吨,日本煤炭产量约8000万吨;
美国汽车产量约500万辆,德国汽车产量约150万辆,中国汽车产量约75万辆,日本汽车产量约15万辆;
美国铁路总长度超过36万公里,德国铁路总长度约4万公里,中国铁路总长度约6万公里,日本铁路总长度约1.3万公里;——美国在1916年时的铁路总长度达到近41万公里,这是美国铁路总长度的历史最高峰,但因为铁路实在太多太长太密,超出了美国的实际需求,再加上其它运输方式迅猛发展,美国的铁路不但没有继续修建,反而不断地进行封闭和拆除,总长度变得越来越短;…
这些数据看得蒋纬国十分欣慰、十分开心、十分自豪,因为中国真的正在全面地崛起,虽然跟美国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跟德国的差距也是不小的,但中国能在不到十年内从一穷二白的泥足巨人变成“世界第三”,足以让每个中国人为之感到骄傲。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此时在各领域内取得的巨大成果并不都是自己建设、发展起来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战果,是军队打赢对外战争后获得的胜利果实,比如石油产量、钢铁产量、煤炭产量、铁路总长度…如果没有南京军在对外战场上抢占到大批的石油产地、铁矿、煤矿、铁路、机器设备,中国此时的这些成果必然要打一定的折扣,但这一点无损中国正在迅猛崛起的客观事实。
1944年不但是各个列强大国拼命发展国力的一年,也是各个列强大国拼命扩充军力的一年,因为1944年正是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高潮巅峰,在1944年:
美国军费开支高达超过1000亿美元,德国军费开支高达约400亿美元,中国军费开支高达约200亿美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蒋纬国自己掏的腰包),日本军费开支约80亿美元。
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个列强大国都开足马力地生产武器装备,数据都在1944年达到了顶峰,在1944年:
美国生产了超过11万架飞机,德国生产了约5万架飞机,中国生产了约3.6万架飞机,日本生产了约2万架飞机;
美国建造舰船约250万吨,德国建造舰船约50万吨,中国建造舰船约25万吨,日本建造舰船约75万吨;
美国生产了超过4万辆坦克以及使用坦克底盘的战车,德国生产了约2.5万辆坦克以及使用坦克底盘的战车,中国生产了约1万辆坦克以及使用坦克底盘的战车(中国当年的坦克产量降低了很多,原因并非不能生产出更多的坦克,而是因为中国军方认识到在与日本展开最终决战时,中国军队不需要太多坦克,一来日本军队坦克不多并且质量不高,二来跟日军交战的地方要么是日本本土,要么是北亚中部和东部、菲律宾、印尼、琉球、朝鲜等日本的海外占领区,都不是很适合展开大规模坦克战的地方,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最终决战时比起坦克,更需要的是飞机和军舰,再加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