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再生于明初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刘家派人去考察包家寨,路途并不算远,一百多里的行程,乘船而行也走了两天,船没有车马走得快。

在乱世中一路上也很紧张,时刻戒备着,还好。没出什么事,一路平安。在途中他们开了几炮,这炮声可能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一路上没见到歹人。

到达包家寨是2月18日的下午。寨子有个小码头,船只靠了岸,众人下船并没有离开码头,只是让管家刘义带一个家丁去寻刘家的庄头,其他人在码头上闲逛。

由于包家寨邻水,交通方便,因而是这附近较大的村庄,有70多户人家,半数是刘家的佃户或家奴农户。村里主要的街道就一条,它围绕着码头成一个半圆形,辐射出去的路都是小道不成形,逛逛这条街就等于走遍了全村。

临水的街道都有一个特点:在临水的一面基本没有房屋,也就是说,人家都是在面对着湖泊的另一边,道路两旁一侧是水,另一侧是人家或者店铺。

与城市不同的是,村寨里的人家分布松散,稀稀拉拉的,偏远位置上也有孤零零的住户。

村子很小,少时庄头就跟着刘义来到了码头,迎接家主。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个子不高,长得很敦实,一眼看去就是个勤快能干的人。他叫刘德财,是刘家的家生子,也就是世代为奴的那种人。

对于家主来说,第一信任的下人就是家生子,刘家里管理家务重要的位置上都是这种身份的人,庄头也不例外。

刘义带着刘德财来到码头,见到刘诚兄弟站在码头上,刘德财一路小跑上前作揖行礼:“小的见过两位爷!二爷安好!三爷安好!请两位爷移步寒舍,我已经吩咐准备酒菜,给两位爷接风洗尘!”

刘诚:“好!请前面带路!”

一行人说着闲话向刘德财家走去。

刘德财的家在这条街后面不远处,村子不大,很快就走到了。

从外观看,庄头的宅院建筑是这村里最好的了,都是砖瓦房。从临街这面看是五间倒坐房,最右侧一间是大门,门前三级台阶。进门一看是个小院,正中是内宅的二门,东侧还有个便门。二进院子里有正房五间,两侧厢房都是两间。这个宅子规格很低,只有两进,但是在偏远的山村里是最好的宅子了。

庄头把客人让到正房,五间正房的中间一间和东侧一间是打通的,放着桌椅充作客厅,最东侧的耳房和西侧的两间可以住人。现在整个这座宅子里都空着,是刘德财倒出来留给主人的。

“二爷三爷请坐!”

待众人落座后刘德财说道:“前几天就得了信,说是二位爷要来,我就把这院子腾出来了留给家主。只是我这院子太小,委屈两位爷了。”

刘诚说道:“这怎么可以呢?你的家人住哪里呀?”

刘德财:“二爷放心,我家人口不多,这院子的东边还有一个院子,足够我家住。”

占了别人的住宅,刘诚客套几句也只是说说而已,一句话已经让刘德财心存感激了,这是他们各自身份使然。刘诚的身份是主人,别看刘德财是庄头,可他还是刘家的奴仆。家主享受奴仆舍己侍奉,没有心理负担,很坦然,主人的心里认为那是应该的。当然刘德财也有做奴隶的自觉,在他的心里侍奉主人是天经地义,他是心甘情愿的。同样是人,地位不平等,这就是此时的社会文化。

他们到包家寨时已经是下午了,一路劳顿,今天就是吃饭休息了。晚饭间刘诚向庄头询问了庄子的户数,有没有发生粮荒,附近有没有山匪。刘德财说这里还算平静,村里也有自己拉起来的民团。刘诚也询问了村子旁边寺庙的情况。

这一行人就在庄头家住下了,这一处院子太小了,一进院子只有五间倒坐房,去掉一间大门还剩4间,二进院子五间正房,东西两侧厢房一共4间,这其中还有厨房杂物间什么的。总之院子太小,刘家人口多,安置在这里绝无可能。这避乱也不是一日两日,即便寺庙可以安置也不是长久之计,为此刘家兄弟想到还是要建自己的宅子。当然新建宅院需要择地和建筑,这需要不少时间。

第二天早饭后,刘德财、刘义陪着刘家两兄弟在村子里查看,村子不大,只一会的功夫就看遍了。他们查看也不是无的放矢,是有目标的,头一个目标就是结合防御的需要来查看地形。

这个村子在龙泽湖的南岸,村庄的北面临水,南侧是山地,整个村子就夹在山水之间。村子东边不远处是个小山包,也算是坡度较平缓的高地,寺庙就在那上面,叫做龙泽寺。因为交通比较方便,这处寺庙在百里内比较有人气,香火兴旺。从村子里望过去可以看出其规模较大。

山地本身就是村子的天然屏障,虽说小股的土匪有可能从崎岖的山路来偷袭村庄,但是山路不便于大股土匪行动。另一方面,此时土匪抢劫的主要是粮食,土匪也要吃饭嘛。抢夺成功后,山路的地形不方便运输,难道土匪空手而回吗?

刘德财也介绍了后山的情况,他说:“二位爷,这后山只有两条狭窄的小道,崎岖艰险,并且在山口处都有险要的地形,可以说是一夫挡关万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